中文在线字幕免费观看电视剧网,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pacopacomama熟女,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

農墾工作會議交流材料之九:常規技術能落實  種地也會高效益

農墾工作會議交流材料之九:常規技術能落實  種地也會高效益

發布日期:2002-12-06 瀏覽次數:3533

正陽關農場
           (二○○二年十二月一日)
當前,農業對農墾經濟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提高種地 效益是實現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的一條主要途徑。近年 來,我場狠抓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和措施的落實,努力提 高種地效益。農場組織了種地效益情況的調研和分析, 并采取了相應措施,提高了畝均效益。現向與會領導作 一匯報,供大家參考。
一、我場近年來種地效益情況
1、幾種主要種植模式的效益評價
正陽關農場當前生產上的主要種植模式為“一麥一 稻”,“一麥一豆”和“一麥一玉米”三種模式。從作 物生產成本來看,其直接成本主要包括種子、農藥、肥 料和農機作業費,間接成本包括農業稅、水利基金、排 水費、一事一議及無償糧上繳。如果水稻(西光稻)平均 銷價按0.60元/斤,小麥平均銷價按0.5元/斤(含種 子),大豆平均銷價1.0元/斤,玉米平均銷價按0.5元/ 斤計算,取各分場2000-2002年連續三年的作物生產成 本資料平均值,經測算:水稻(西光稻)直接成本和間接 成本各為300斤稻谷,總生產成本為600斤左右。小麥的 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大體上都在300-350斤麥子,其總 生產成本稻茬麥600斤左右,豆茬(玉米茬)麥650斤左 右。大豆的生產成本為100斤,無償糧上交100斤,總生 產成本200斤大豆。玉米的直接成本約300斤,間接成本 約200斤,總生產成本接近500斤。
根據上述生產成本和這幾種作物在正常年景的產量,如 水稻1000斤,稻茬麥750斤,豆茬麥正常產量800斤, 高產年份850斤,大豆正常產量300斤,高產350斤,玉 米800—1000斤,計算土地畝效益,結果是:“一麥一 稻”模式最高(537.5元),“一麥一玉米”模式次之 (509.0元),“一麥一豆”模式最低(445.0元)。三種 模式平均值為497.1元/畝,接近500元/畝。企業與職 工之間的分配情況是:職工畝均純收益為265.4元,占 53.4%%;農場畝均純收益為231.7元,占46.6%%,大體上 約各占一半。
2、2001—2002年農場實際種地效益
全場2001年種植西光稻7785畝,單產1150斤;大豆7319 畝,單產285斤;小麥因災有7800畝空白地(按2002年 實產計算)。2002年種植西光稻8450畝,單產980斤; 大豆6600畝,單產320斤;小麥15000畝,單產780斤;玉 米540畝,單產900斤。無償糧上繳指標為:水稻200 斤/畝,豆茬麥280斤/畝,稻茬麥230斤/畝,大豆100 斤/畝,玉米160斤/畝。根據上述數據,分析種地職 工、農場的土地收益情況:2001年秋季水稻豐收,使職 工畝均純收益明顯偏高(277.5元),農場畝均純收益為 239.5元。2002年職工和農場畝均純收益分別為253.6 元、241.1元,都在250元附近。土地畝均純收益2001 年為517元,2002年494.7元,均在500元左右徘徊。從 兩年平均值來看:職工畝均純收益和農場畝均純收益分 別為265.6元和240.3元,各占52.5%%和47.5%%。土地畝 均純收益為505.9元。可見,從全場農業上兩年的帳目 分析來看,與上述測算結果基本吻合。
3、典型戶種地效益情況調查
對三分場家庭農場史學安、張傳家兩戶2001年秋季水稻 生產收支情況進行典型調查,其結果如下:
1、史學安,承包地職工2人,包地74畝,水稻總產 81700斤,總收入81700×0.6=49020元,總支出 29537.9元,其中:肥料3500元,農藥700元,栽秧費 3300元,機耕收獲費4000元,排水費1102.4元,農業 稅766.5元,水利基金766.5元,水電費1612.9元,一 事一議費407.5元,雜費2000元,失業、養老保險金 599.5元,任務糧17971斤 ×0.6=10782.6元(包括加 收往年欠款50斤/畝,實際任務糧為8562.6元)。純收 入=總收入-總支出=49020-29537.9=19482.1元。
2、張傳家,承包地職工3人,包地116畝,水稻總產 128600斤,總收入128600×0.6=77160元,總支出 43034.9元,其中:肥料4245元,農藥1160元,栽秧費 5220元,機耕收獲費5800元,排水費1760.3元,農業 稅1220.6元,水利基金1220.6元,水電費2575.6元, 一事一議費650.0元,雜費1160元,失業、養老保險金 810.4元,任務糧28686斤 ×0.6=17211.6元(包括加 收往年欠款50斤/畝,實際任務糧為13731.6元)。純收 入=總收入-總支出=77160-43034.9=34125.1元。
從上述資料來看,水稻(西光稻)生產直接成本和間接成 本均在300斤左右稻谷,總生產成本600斤左右,這與前 面的測算結果是一致的。由于2001年水稻豐產,使職工 畝均純收益明顯增加,達到278.7元,若加上午季小麥 收入,則可達316.2元。戶均包地95畝,戶均純收入 26800元。農場畝均純收益為232.0元。土地畝均純收 益為548.2元,說明高產年份其收益值在550元附近。 綜上所述,就我場近年來種地效益分析來看,無論是全 場農業生產情況,還是典型戶調查數據分析,都與前面 測算的結果基本相同。也就是說,在現有種植模式和生 產條件下,種地的畝效益區間在450-550元/年,平均 值500元/年左右,其中職工收益和農場收益約各占一 半。
二、提高種地效益的幾點體會
根據我場種地效益的調研情況,分析認為:當前提高種 地效益要一靠科技,二靠規模,三靠市場。這是因為:
1、就農業生產過程來看,農業生產是各種生產要素的 投入和產出的過程。如土地、勞動、科技等的投入。縱 觀國內外農業生產發展歷史,農業用地和農業勞動力呈 逐年遞減趨勢,但農產品產量卻不斷增加,這主要歸功 于農業技術進步對土地、勞動等生產要素的替代作用。 我省改革開放20年來農業科技貢獻率已達45%%。顯而易 見,提高種地效益首先必須靠加快農業技術進步,提高 農業生產科技含量。
2、就種地職工而言,其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就要 尋求各種生產要素投入最少和生產規模最優,實現規模 經濟。農墾生產的初級農產品對土地的依賴性較強,且 土地集中連片,從種到收高度機械化,人均擁有的土地 資源較多,種地實現規模經營較為可能。因此,合理配 置各種生產要素,確定適度的經營規模,是提高種地效 益的又一條途徑。
3、隨著我國加入“WTO”,農產品的買方市場格局已經 形成,多數農產品價格升高的空間有限。在這種形勢 下,加快農產品市場信息化進程,加大農業結構調整步 伐,抓好農產品銷售工作,從而提高農產品銷售利潤率 也是提高種地效益的重要途徑。
在具體措施上,我場主要抓了以下幾點:
1、抓兩個投入。即資金與科技的投入。通過資金投入 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為農業的高產穩產建立平臺。 通過科技投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從而提高土地產出 率。在資金投入方面,我場通過多年投資投勞,使大多 數農田基本做到旱澇保收,為農業的高產穩產初步奠定 了基礎。在科技投入方面,我們重點結合本場實際推廣 先進實用技術,著重通過抓管理來促使技術實施到位。 如在去年水稻生產過程中,由分場統一組織在規定時間 上水、烤田、復水、打藥,確保關健技術落實到位,水 稻平均畝產達到1150斤,創歷史最高。針對農場職工小 麥自己留種導致播種量大,部分地塊品種布局混亂的狀 況,僅靠宣傳和行政命令效果甚微。今年午收前場里出 臺“以糧換種”政策,由種子公司具體實施,為職工代 儲種子,秋種時按職工地畝數按品種和標準播量發放, 既控制了小麥播種量又統一了品種布局。管理控制對科 技實施到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抓兩種資源的優化配置。要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經 營,在生產要素的投入中,關鍵要抓土地和勞動力兩種 資源的優化配置。正陽關農場通過不斷深化農業改革, 使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全場現有包地職工468人,職 均土地33.5畝。規模效益比較明顯,其中三分場職均包 地48畝,近兩年家庭農場年收入明顯高于其他分場。二 分場職工孟憲奎,2001年包地350畝,僅秋季水稻凈收 入近6萬元,安徽電視臺新聞節目曾作報道。今年全場 共拍租土地1695畝,共有19戶包地百畝以上。我們預 計,隨著肉雞產業化發展,如果繼續轉移部分職工到非 農產業,使職均包地達50畝左右,一個家庭農場按夫妻 2名包地職工計算,平均每個家庭農場包地百畝左右。 按照前述測算標準,職工種地的畝均純收益250元左 右,則一個家庭農場種地年純收入平均可達到2.5萬元 左右。因此,進一步深化農業改革,鼓勵職工自謀職 業,用市場機制引導地權流轉,就能加快實現農業生產 的規模經營。
3、抓兩個市場的對接。即農產品產品市場與銷售市場 的對接。要提高農產品的銷售利潤率,關健是要抓好農 產品的市場定位,使其適銷對路。我場早在1997年就大 力實施旱改水工程,變對抗性農業為適應性農業,在認 真做好市場預測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優質西光稻,取得 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在小麥品種結構布局上,重點圍繞 種子生產,今年共銷售小麥良種450萬斤。 秋種又與 豐樂種業簽訂1000畝“皖麥44”預繁合同。根據肉雞飼 料廠對玉米需求量大的情況,場里出臺優惠政策,積極 引導職工種植玉米。今年全場540畝玉米,平均單產900 斤,畝效益高出大豆80多元。此外,隨著糧食流通體制 的改革和糧食市場的放開,我們把抓產品銷售也作為提 高其銷售利潤率的重要措施。如在去年西光稻銷售過程 中,農場及早派有關人員外出找市場,摸價格,聯系客 戶,引來了六安天裕大米公司等大客戶,徹底擺脫了過 去依靠周邊小糧販的被動局面。

關注安徽農墾官方微信平臺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