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墾工作會議交流材料之二:個人租賃保義分場一年回顧:
發布日期:2002-12-05 瀏覽次數:3724

(二○○二年十二月一日)
保義分場位于壽縣開荒鄉境內,東臨瓦埠湖,位置偏 僻,場群關系復雜。現有耕地面積4300畝,以種植麥稻 為主。改革前職工168人,其中機關、學校、醫院、農 機、農資服務等管理人員達41人,占職工總數的24%%, 年管理費支出超過100萬元。職工負擔重,每年每畝平 均上交440斤小麥或水稻,年終決算每個職工仍倒掛經 營性虧損2000多元。近兩年自然災害較重,職工拋荒 土地和拖欠上交產品日趨嚴重,承包掛帳、各種虧損、 欠款累計達280萬元。2001年秋,新一輪土地承包開 始,而愿意交齊當年產品再繼續承包土地的職工為數寥 寥。不改革,保義分場將難以生存。2001年9月總場決 定以農場改革座談會精神為指導,抓住保義分場新一輪 土地承包的契機,并引入整體租賃承包體制,將保義分 場的改革推向深入。在集團公司領導的關心和場黨委的 高度重視下,經過一年的實踐證明,改革已取得初步成 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步顯現,個人租賃經營體制 逐步完善,職工大鍋飯思想觀念逐步轉變,勞動生產積 極性逐步提高。保義分場成功邁出了艱難的一大步,現 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改革的具體辦法
㈠制訂政策
根據總公司“地分三類、戶為單位、全員有地、退自耕 養、地權流轉”的改革方針和農墾農業體制改革討論會 精神,在對保義分場作了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訂 了《保義分場深化改革實施方案》、《保義分場耕地經 營和管理辦法》、《保義分場社會保險費征繳辦法》、 《保義分場清欠辦法》,即一個《方案》、三個《辦 法》。由于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及辦法完全從保義分場實 際出發,為保義分場改革和發展確立了方向,為防止國 有資產流失制定了措施,為企業增效、職工增收提出了 辦法。由于切實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保義分場 五屆三次職代會一致通過,為改革的具體實施打好了群 眾基礎。
㈡整體租賃經營
通過競爭選擇、民主評議、組織考核的原則,確定承租 人。承租人全權負責保義分場的土地經營,由承租人與 職工簽訂土地承包合同,負責保義分場的債權回收和社 會事業的管理,原來的機構全部打破,原管理人員全員下 崗,需要配置的管理人員,由承租人聘用。總場在保義 分場設立國有資產管理小組,管理保義的國有資產,同 時負責保義分場的黨務、工會、婦聯、共青團等工作。 職工上交的土地承包費標準由總場確定,承租人上交資 產管理小組的租賃費為職工上交土地承包費總額的 50%%, 承租人負責上交國家和地方的各種稅費及土地 經 營中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資產小組負責還貸付息和教 育、計劃生育等定額補貼及其它公共事業費用支出。
㈢地分三類,先交錢后種地
地分三類:口糧田、承包田、招標田。解除勞動關系者 或重病人只準種2畝“口糧田”(但必須交清2001 年的 欠交產品);交清2001年產品的職工才允許種植“承包 田”;“招標田”引入競爭機制,面向社會、職工優 先。“口糧田”只交納政府征收的各種規費及水利建設 等共同生產費用;根據保義分場的支出費用和土地資源 情況,核定“承包田”的上交費用為平均每畝90元(不 含各種社會保險費),人均25畝土地。考慮到職工的實 際困難,“承包田”費用以現金方式分兩次上交,但必 須在種地前交足50%%, 剩余部分來年午收后交清; “招 標田”上交費用一年一定,2001年平均每畝125元, 2002年平均每畝150元,必須在種地前一次性交清。
㈣三費自理
全面推行“三費自理”,徹底解決養老保險吃大鍋飯問 題。對長期在外打工而拒不交納各種社會保險費用的職 工,堅決解除勞動關系;對惡意拖欠產品的職工,堅決 解決勞動關系;自愿交納各種社會保險,可協議保留勞 動關系(必須在每年元月一次性交清全年的各種社會保 險費)。保義分場管理人員及學校、醫院在編人員應交 納各種社會保險費的個人部分,企業部分由承租人承 擔。種植“承包田”的職工,在合同期內,如不交納各 種社會保險費用,承租人上報總場建議解除其勞動關 系,同時其“承包田”變為“招標田”,上交費用自動 上升(每塊地都核定作為承包地或招標地的上交費用標 準)。
二、取得的主要成果
㈠經營方式上實現重大跨越
推行整體租賃經營體制,實現從生產經營型到租賃經營 型的重大跨越。租賃經營按照私營企業模式運作,土地 資源作為重要的資本,參與資本運營,優化了資源配 置。承租人根據經營需要聘用管理人員,舊體制下機構 臃腫、人浮于事這一非常棘手的難題,迎刃而解。保義 分場管理人員總共達41人,現在聘用的管理人員僅14 人,其中兩級管理人員7人,學校5人、醫院2人, 管理 費用的大幅度下降,非生產性開支的大幅度壓減,改革 已將上交費用壓至最低,職工負擔大大減輕。職工“承 包田”平均每畝上交費用實際下降了50多元,“招標 田”2001年上交費用下降95元。從實際調查結果來看, 推行租賃經營,職工、承租人、資產小組都有利,三方 均滿意。 職工種植土地畝均純利200元左右,職工年均 收入6000元左右;資產組每年有 20多萬元的穩定收 入,除保障其日常開支外,還能歸還銀行部分貸款;承 租人通過精打細算,苦心經營,也有3 萬元以上的年收 入。
+2001年與2002年效益比較表
項目年 份 管理費 上交總場 各種保險 職均從土地中收 入 經營者年 收入
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 77萬元 29萬元 (一分未交) 3000元(扣除不上交因素) 7000元
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 41萬元 23萬元 (全額交清) 6000元 30000元 同比增減 -47%% -21%% +100%% +329%%
㈡交售方式上實現重大突破
先交錢后種地,改產品上交為現金上交,改收后上交為 種前上交,徹底打破以前那種先種后交,職工負盈不負 虧的模式,企業不再為清收產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 力,專心致力于生產的經營和發展,輕裝前進。先交后 種,兩頭市場交給職工,職工可以放手腳,成為真正獨 立的市場經濟主體。
㈢社會保險“大鍋飯”被徹底打破
由于各種原因,截止2001年底,保義分場欠交總場各種 社會保險費達35萬元,形成職工吃企業社會保險“大鍋 飯”現象。改革后,推行“三費自理”,理順了勞動關 系。保義分場解除勞動關系29人,協議保留勞動關系15 人,按政策辦理內退病養8人,承包土地96 名職工分兩 季上交各種社會保險費。由于社會保險“大鍋飯”問題 得到徹底解決,贏得廣大職工的支持和擁護,今年保義 分場社會保險費繳納基本完成。
㈣經濟運行質量達到顯著提高
改革前的保義分場因各種原因經濟運行呈現逐年虧損加 重之勢,由于改革政策對路、方法得當、措施得力、落 實到位,新體制下,沒有產生新的欠帳現象發生,同時 清收30多萬元的往年欠交產品及欠款,保義分場經濟運 行已步入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三、鞏固擴大改革成果
保義分場的改革邁出很大很艱難的一步,改革取得成功 來之不易。要鞏固改革成果,堅定不移地繼續貫徹落實 一個《方案》、三個《辦法》,同時要積累經驗,不斷 完善,擴大改革成果。
㈠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保義分場經過“八五”、“九五”期間的不斷努力和投 入,分場內部基本實現灌排配套,但供水一直依靠壽縣 地方政府,這是制約保義分場農業生產發展的“瓶 頸”,從瓦埠湖建一個兩級提水電站,讓保義人自己掌 握自己的“命脈”,是保義幾代人的夢想。有集團公司 領導的關心和場黨委的高度重視,保義人圓夢的時候已 為期不遠了。解決了水的問題,保義分場4300畝土地就 是100%%旱澇保收的糧倉。
㈡努力提高土地產出率
目前保義分場生產水平較低,正常年份小麥均產僅 300Kg,水稻450Kg,處于低產水平。在改善生產基本 條件的同時,要花大力氣提高科學種田水平,提高單位 面積土地產出率,積極推廣小麥、水稻新品種和先進的 栽培技術,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爭取在2 ~3年內實現麥、稻產量從低產水平提高到中產水平, 實現職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
㈢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
引導職工不斷調優結構,發展多種經營,讓更多的職工 從土地中分離出去,在嚴格遵循依法、自愿、有償原則 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土地向種植能手集中,實現規模經 營。要充分利用好目前職工種地積極性高的大好局面, 提高機械化作業程度,降低生產成本。2002年秋季,職 工擴大承包土地面積的要求很高,少數職工種植面積已 達百畝以上,分場應積極協調做好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工 作。
㈣進一步完善小農場租賃經營體制
1.企業辦學辦醫逐步分離
保義分場14名管理人員中有5人是教師,2人是醫院工作 人員,年支出管理費8萬元, 企業辦社會不僅增加企業 負擔,而且管理水平低下,影響社會事業的發展和進 步。今后,準備與地方政府積極聯系, 撤銷保義分場 小學。2002年底,準備加入社會醫療保險,醫院走向市 場,職工就醫由醫療保險部門和職工個人共同承擔費 用。
2.探討租賃人承擔相應的社會事業管理職能
保義分場租賃經營一年回頭看,租賃人實際上相當于以 前的分場場長。目前租賃人對計劃生育、社會治安、植 樹造林、水利道路建設等社會事業的管理上不夠關心, 沒有建立健全一定的經濟與政治上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激發不了租賃人管理社會事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些 問題我們正在積極探討解決的辦法。
3.延長土地承包期
2001年,保義分場作為農業體制改革試點單位,承租人 簽訂的租賃合同期為一年,承租人與職工簽訂的承包合 同也是一年。承包期過短,職工耕種土地短期經營、掠 奪式經營的現象比較突出,而承包期過長,又不利于土 地經營權的流轉。2002年,經保義分場職工廣泛討論, 一致認為將土地承包期延長到三年比較合適,三年以 后,如果職工愿意繼續承包土地,原則上承包地塊不 變。
4.建立風險防范機制
農業生產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必須建立風險防范機 制,否則,一旦遭遇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職工的 生產經營積極性和企業效益都會受到嚴重影響。保義農 場現有1800畝招標地,去年畝均招標費為125元,今年 為150元,畝均增加25元,增加的收入可以用于建立風 險防范基金,一旦遇到自然災害造成大面積減產減收, 經過上級領導批準可以動用風險防范基金。
實踐證明,改革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原動力。改革一年 后的保義分場,職工面貌煥然一新,精神振奮,呈現一 派欣欣向榮景象。有集團公司領導的關心和場黨委的高 度重視,新體制下勤勞樸實的保義人民,將用他們的智 慧和雙手,描繪出更加燦爛的明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