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度海南省農墾工作會議在海口召開
發布日期:2003-01-08 瀏覽次數:3501
《海南農墾報》記者陳彰報道 2002年12月30日, 2003年度海南省農墾工作會議在海口召開。會議的 中心議題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認真總 結2002年的工作,確定2003年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改 革發展的目標任務,與時俱進,努力開創農墾現代 化建設的新局面。+ 海南省副省長江澤林出席了會議。出席會議的還有 省農墾總局領導邱國虎、林玉權、陳菊英、符孟 彪、蔣厚鎮、全孝華、林芳明、陳永希、郭奕秋、 郭欽宜以及墾區各企事業單位黨政主要領導、總局 駐各市縣辦事處和駐外省辦事處主任、總局機關全 體干部共500多人。+ 江澤林副省長到會作重要講話。他首先充分肯定了 2002年農墾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接著就農墾下一 步改革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發表了意見。江澤林 說,近年來,農墾積極探索改革的思路,大力發展 職工自營經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顯示出了改革 這個動力的作用。另外,在發揮產業優勢,組建行 業集團方面也取得了成效,天然橡膠從建立網絡銷 售體系和云南省的合作,實現網上競價,整合橡膠 資源,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改革的舉措。+ 省農墾總局局長林玉權作工作報告。他在對2002年 墾區的工作回顧時說,2002年墾區突出抓好經濟體 制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產業化進程,大 力發展職工自營經濟,全面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和效 益,促進了墾區經濟和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主 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生產快速發展,經濟穩步增長。據測算,當 年國內生產總值完成44.11億元,比去年增長 1.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億元,比上年增長 20.9 %,出現了良好的回升勢頭;職工勞均收入達 到9900元,增長10.2 %。墾區實現整體扭虧增盈, 預計實現利潤1.2億元,比上年減虧增盈3億元。+
第二,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升級。工業布局調整步伐加快,一批工業項目將相 繼投產。農業科技含量逐步提高,農作物和畜牧、 水產良種覆蓋率已達89%,科技進步在墾區農業生 產中的貢獻率已達到50%以上。+
第三,改革逐步深入,制度創新取得實質性成效。 企業制度創新改革試點工作取得積極成果,以職工 家庭經營為主、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進一步完 善,工商企業改革穩步推進,總局機關、企事業單 位機構改革基本完成。+
第四,社會事業持續發展。聯手扶貧工作取得實質 性成效,少數民族職工茅草房改造任務已全面完 成,教育基礎地位進一步加強,醫療體制改革步伐 進一步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積極推進,計劃生 育工作取得積極成果,社會治安環境進一步優化。 繼續深入開展與“法輪功”邪教組織的斗爭,有效 地遏制了“法輪功”的反彈,確保了墾區政治、經 濟大局的穩定。+
第五,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進一 步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深入開展反腐倡廉 “雙示”教育和預防職務犯罪教育,進一步完善民 主評議領導干部制度和場務公開制,繼續抓好文明 單位、文明生產隊和青年文明號創建活動,為墾區 改革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在談到2003年墾區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時,林玉權 說,2003年墾區國內生產總值要實現49億元,比上 年增長11%;其中:第一產業31.5億元,增長 11%;第二產業8.5億元,增長10.4%;第三產業9 億元,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增長 18.2%;人均純收入3900元,增長8.3%;職工勞均 收入突破1萬元;干膠總產22萬噸;爭取全年實現利 潤5000萬元以上。在談到將如何實現這些經濟目標 時,林玉權說要著力抓好八項工作。+
一是進一步加快墾區管理體制創新,促進墾區經濟 快速增長。二是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鞏固提 高農業基礎地位。三是加快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做 大做強墾區工業。四是加快發展三產業,增創墾區 發展新優勢。五是創新墾區教育,推進醫療改革。 六是加快科技進步,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七是以提 高效益為中心,進一步完善扭虧增盈考核指標。八 是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加強黨的 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農墾總局黨委書記邱國虎在會上作重要講話。他在 概括了2002年墾區取得的主要成績后,將墾區2002 年所取得的成績的基本經驗歸納為“七個堅持”。 一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定不 移地推進墾區改革開放。二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 心,不斷解放和發展墾區生產力。三是堅持以企業 增效、職工增收為目標,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四是堅持以提高職工生活水平和質量為目的,放膽 發展職工自營經濟。五是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 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六是堅持兩手抓、 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上臺階。七 是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確保農 墾改革發展的順利進行。+
在談到2003年的工作時,邱國虎指出,2003年是全 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實施“十 五”計劃的第三年,也是墾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重要 的一年。我們要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 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 的總要求,推進六個方面的創新,做好墾區2003年 各項工作。+
一、推進觀念創新,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 態。邱國虎指出,從墾區的實際情況來看,觀念落 后于形勢仍是影響我們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因 此,我們要堅決沖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解 放思想,不斷推進觀念創新。一是必須加強學習; 二是必須增強市場意識;三是必須增強憂患意識; 四是必須增強大局意識;五是必須增強民主意識。 勇于探索,勇于攻堅,善于創新,用與時俱進化精 神推進改革開放。+
二、推進體制創新,為生產力的進一步解放和發展 提供體制保證。邱國虎指出,十六大報告對今后進 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作出了明確的部署。我們 要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力爭在關系改革全 局的重點、難點領域取得突破。一是在墾區管理體 制方面取得突破; 二是在墾區國有經濟布局和所有 制結構調整方面取得突破;三是在加強優勢行業和 骨干企業的建設方面取得突破;四是在農場管理體 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五是在農業經營機制改革方 面取得突破,加快改革步伐,從根本上消除束縛生 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加快發展步伐。+
三、推進產業結構創新,增創經濟發展新優勢。邱 國虎指出,黨的十六大報告突出強調發展是永恒的 主題,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們要落實十六大 精神,就要繼續實施“農墾發展行動計劃”,大力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優化升級,逐步形成 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橡膠產業和高效農業為支 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新的產業格局。一是繼續調 整橡膠區域布局,做大做強橡膠產業;二是做大做 強熱帶高效農業,打造海南農業的“航空母艦”; 三是以產業化經營為目標,大力發展資源加工業; 四是進一步拓寬領域,放開搞活第三產業;五是大 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為率先在全省實現農業現代化 奠定基礎。+
四、推進科技創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 力。邱國虎說,墾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農業 現代化,必須積極推進“科技興墾”戰略,大力推 進科技創新。為此,他提出一是提高企業的自我創 新能力; 二是加快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提高墾區 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三是加強人才的培養和 引進,全面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為墾區經濟和社 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五、推進黨建工作創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 思想組織保證。邱國虎指出,黨的十六大對推進黨 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所作的部署,給墾區加強和改 進黨的建設的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為此他要求在 新世紀新階段,我們一是要切實加強思想建設;二 是要切實加強組織建設; 三是要切實加強作風建 設; 四是要切實加強制度建設,以改革的精神全面 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為墾區黨的建設注入持 久活力。+
六、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創新,為改革發展提供強大 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邱國虎指出, 黨的十六大對精神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 們必須充分認識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意義, 立足于墾區的發展,立足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 中職工群眾的新需求,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 一是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心任務,推進精神 文明建設創新; 二是把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 益作為出發點,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 三是要 緊密結合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實際,處理好繼承傳統 與堅持與時俱進的辯證關系。要勇于探索和實踐, 不斷總結新的經驗,通過卓有成效的創造性工作, 推動墾區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向前發展。+
大會期間還聽取了烏石農場、西達農場和三亞木材 廠3個單位關于加強企業管理的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