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場做出大文章
發布日期:2002-10-08 瀏覽次數:4195
馬廠湖農場地處江淮分水嶺地區的定遠與長豐兩縣 交 界 處 , 耕地 1.2 萬畝 , 水面 1000 畝。農場現 擁 有中高級技術人員 28 人 , 轄五個農業生產隊、 一個 水產公司和種子、糧食、農機 監理三個經營性服 務單 位。該場以種植業為主 , 是安徽農墾系 統規模較 小的 場。面對我國農業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的新形 勢 , 馬 廠湖農場黨委一班人認為 , 小是歷史形成的 , 小 有小 的 優勢 , 馬廠湖農場就是要與時俱進 , 建成小 而 特、小而強的農 場。圍繞這個思路 , 幾年來 , 場領 導班子帶領干部職工 , 緊緊抓 住加快發展這個牛 鼻 子 , 扎實開展工作。
一是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馬廠湖農場農業產 業 化 的龍頭企業是種子公司 , 農場以 " 公司+農 戶 " 的方式 , 做大做 強了種子產業。抓住質量這個核 心 , 從生產、加工、包裝、銷售 等各個環節嚴格 把 關 , 提高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和對承包戶、 農民 的帶 動力。在大中城市開設門市部作為窗口 , 加強對 外輻 射和市場覆蓋。增加經營品種 , 擴大經營規模 , 除主 營小麥良 種外 , 兼營芝麻、豆類、蔬菜等良 種 , 提 高經營效益和社會效 益。2001 年全場共生產銷售 小麥 良種 300 萬公斤 , 實現利潤 30 萬元。
二是調整種植結構。應對入世 , 馬廠湖農場積極 調整 種植 結構。按照 " 穩午調秋 , 壓劣擴優 , 壓糧 擴 菜擴經 " 的思路 , 堅定 " 調優品種和布局 , 調 高 檔次和效益 " 的方向 , 堅持市場需求 , 比較效 益的 原則 , 按照試驗、示范、推廣的途徑 , 扎扎實 實 , 積 極穩妥地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 大力壓縮大豆種 植面 積 , 改種芝 麻、玉米、花生、蔬菜、飼草等優質 高效 作物 , 如引導職工發展 適應性農業 ,2000 年秋 季種 植芝麻 7600 余畝 , 占全場秋種面積的 70%%, 平 均畝 產達 90 公斤。畝效益比大豆高出 50%% 以 上 , 職工 群眾從結構調整中得到了較多的實惠 , 再如 , 水 產 公 司去年擴大了藕的種植面積 , 產藕 60 萬公 斤、 鮮魚 1.1 萬公 斤 , 實現產值 48.6 萬元 , 職均 收 入 3000 元左右。
三是發展職工自營經濟 , 鼓勵職工利用農業機械 和農 業 技術上的優勢 , 走出農場辦農場 , 幾年來先 后組 織 18 名職工 承租農場之外土地 , 承包面積達 2940 畝 , 相當于農場的兩個 生產隊。這些土地 平均 畝租賃費用為 75 元 / 年 , 租賃期限為 20 年以 上 , 分布于定遠、長豐兩個縣的 11 個鄉鎮。對 租賃 來 的土地 , 職工參照農場的適應機械化作業的模 式進 行改造和 投資進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據統 計 ,2001 年租賃土地總產 值 162 萬元 , 畝均收 益 近 500 元 , 承租經營者人均收入達 8.7 萬元。 今年 麥收結束后 , 又有 2 名職工承包了定遠縣縣辦農 場 的 600 余畝閑置土地。職工還利用自身的資源、 技 術、自然條 件等優勢 , 發展種植業、養殖業、飲 食服 務業、商品流通業、交 通運輸業等 , 最為突出的 是部 分職工發揮農機優勢 , 利用農閑 季節出外作 業 , 僅 此一項 , 職工增加收入 150 萬元。
四是注重抓制度建設 , 特別是制訂和完善了控制 各項 非 生產性開支制度 , 有效的提高了農場節本降耗 能 力。同時 , 強 化領導責任制 , 實行 " 一票否決 權 "( 安全生產、計劃生育、社會 治安 ) 和 " 一把 手負總責 ", 責任到人 , 一級對一級負責。重大 工 程實行招投標制度 , 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 則 , 規范工程建 設和管理。重大事項實行公示制 , 自 覺接 受職工群眾的監督 , 這些規章制度不僅規范了企 業經 營管理 , 同時大大改善了干群關系。
風物長宜放眼量。目前 , 馬廠湖農場的干部職工 正意 氣風 發 , 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 讓小場干 出大 事業 , 老場譜出 新篇章 , 把馬廠湖農場建成具 有經 濟特色、實力強勁的農場。( 作者系省農墾馬廠湖 農場 場長 唐松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