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的出路在于工業化
發布日期:2002-10-11 瀏覽次數:4353
上述問題的存在,說明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已經不 是單純的農業產業內部的問題,而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問 題。農業和農村經濟要發展,必須加速工業化、城市化 進程。為此,我們必須跳出農業抓農業,走出農村抓農 村,用工業理念抓農業,通過加快工業化進程,來推動 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加快推進工業化,能為加大財政支農扶農力度提供可靠 的保證。農業是弱質產業,突出表現在目前農業基礎設 施仍比較脆弱,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受市場風險 和自然風險的雙重約束,整體經濟效益偏低。在新的歷 史階段,農業發展對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越 來越高,靠農業自身的積累難以解決,迫切需要各級政 府增加投入,夯實農業基礎。而政府支農扶農力度的大 小依賴于財政實力的強弱,財政實力的強弱又取決于工 業化程度的高低。我省之所以在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 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效益農業,深化農村稅 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等方面能取得巨大成效,關鍵就 在于我省有效推進工業化進程,從而加快了經濟發展, 增強了財政實力,增加了農業投入。去年以來,省委、 省政府先后出臺了9個有關農業和農村的政策性文件, 加大了對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經營及經濟欠發達 地區的扶持力度,是全國各省、市中支農力度最大的省 份之一,這關鍵取決于財政實力。
加快推進工業化,能為農業得到工商企業反哺創造有利 的條件。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實踐證明,農業的發展與 工業的發展休戚相關,在工業化初期,工業的發展主要 依靠農業的積累,而此時的農業也只是傳統的低效產 業;進入工業化中期后,工、農業發展開始邁入工農互 促、以工補農、反哺農業的階段,而此時的農業也就發 展成了現代的高效產業。從發達國家農業發展的經驗 看,它們的農業之所以現代化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有一大批實力強大的工商企 業參與農業投資經營。從國內省內看,工商企業投資農 業也正成為一種新的趨勢,工商企業投資農業,能夠達 到“企業增利、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強”的多 贏之效,是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工業反哺農業的新的實 現途徑。近兩年來,浙江工商企業投資發展效益農業勢 頭強勁,已有近140億工商資本投資農業,為農業的發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快推進工業化,能為農村富余勞動力充分就業拓展廣 闊的空間。當前,農村勞動力就業不充分,富余勞動力 轉移緩慢是影響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的重大問題。實踐 證明,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在于加快農村工業化、城市化進程,讓更多的農村勞動 力從事二、三產業。改革開放以來,各地通過創辦鄉鎮 企業,既轉移了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又促進了農民增 收、財政增強。鼓勵農民進城務工經商,不僅是拓展農 民就業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入WTO 后發揮我國農村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增強我國相關產 業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通過農民進城務工經商,促 進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的形成,整合城鄉勞動力資 源,合理調整行業之間勞動力結構,有利于實現勞動力 資源更有效的配置,而且為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增加農 民收入開辟了新的渠道。
- 上一篇:正陽關肉雞公司發展進行戰略轉移
- 下一篇:樹立大農業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