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上半年我國大豆市場形勢分析與展望
發布(bu)日期:2002-08-29 瀏覽次數(shu):4916
一、上半年大豆進口減少、出口增加,豆粕出口猛 增
根據海關總署提供的數據,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大 豆325.8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271.4萬噸,降幅為 45%,其中從美國進口290.5萬噸,占進口總量的 89%,從巴西進口30萬噸,從阿根廷進口4.6萬噸。 上半年累計出口大豆18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6.1萬 噸,增幅達51%。其中45%出口到日本、39%出口 到韓國和朝鮮。
上半年累計進口豆油7.3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 51%,其中83%來自阿根廷;累計出口豆油3.3萬 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3%,其中99%出口到香 港。
上半年累計進口豆粕0.05萬噸,比上年的3.3萬噸下 降98.5%。豆粕出口猛增到59.6萬噸,是上年同期 的10.7倍,其中50%出口到日本、18%出口到韓 國、15%出口到馬來西亞。
二、總量仍呈供大于求格局,但是大豆資源占有極 不平衡
根據大豆月度平衡表分析,截止到6月份, 2001/2002市場年度我國已進口大豆603萬噸,加上 2001年產量,新增供給量達到2144萬噸,消費后仍 節余60多萬噸。由于進口減少,大豆庫存下降,但 國內大豆市場仍然是供大于求格局。通過進出口數 據分析,今年上半年我國豆油和豆粕的進口量都很 少,出口量都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本市場年度豆粕 出口量預計將達到100萬噸,而近6年來豆粕出口量 都在10萬噸以下。這充分說明2001/2002年度我國大 豆壓榨量是非常大的,國內市場不足以消化。+ 目前大豆資源占有極不平衡。一方面沿海大型合 資、獨資企業擁有大豆資源并獲得壓榨利潤,由于 當前國內豆油和豆粕價格處于較高水平,大豆壓榨 利潤已大大高于上半年,部分前期直接簽訂進口合 同的加工廠的壓榨利潤甚至超過了每噸200元。另一 方面東北以及沿海小型國有油脂加工廠原料短缺。 目前黑龍江、吉林兩省及西北地區加工廠以及東南 沿海一些小型油脂加工廠卻面臨大豆原料短缺,因 此中小型企業既面臨原料短缺又面臨原料成本較高 的問題。+ 三、全球消費需求增長速度略高于生產供給
一方面,由于世界油菜籽大幅度減產,導致全球油 脂增長幅度低于需求增長,對大豆依賴度增加。據 美國農業部7月份供需報告數據,2001/2002年度全 球植物油生產量為9112萬噸,比上個年度增長了 2.1%,而需求總量則達到9137萬噸,比上個年度增 長2.9%,當年產不足需。本年度結轉庫存估計為 719萬噸,比上年度降低122萬噸,導致國際市場植 物油供求關系趨緊。
另一方面,世界大豆生產增長速度低于需求增長速 度。2001/2002年,全球大豆產量為18376萬噸,僅 比上年增長4.9%,而需求總量達18424萬噸,比上 年增長6.9%。加上巴西和阿根廷國內貨幣貶值,農 民惜售,出口減少,加劇了世界大豆市場的緊張的 供求關系。
四、上半年價格在波動中不斷創新高+ (一)1月份價格止跌回升,2-3月份保持穩定+ 由于進口大豆增加,國內市場供過于求,近年來我 國大豆價格持續下跌。尤其是2001年第4季度,產區 大豆收購價格暴跌,跌到1500-1600元/噸,是近5年 來的最低點,有些地方甚至跌至生產成本以下。1月 份以來,受國產大豆增值稅全額退稅政策和農業轉 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細則出臺的影響,國產大 豆、豆油和豆粕價格止跌回升。2-3月份價格基本保 持穩定。
(二)4-5國內市場大豆及其制品價格上漲,6月中 旬有所回落
4月下旬-5月下旬,隨著進口大豆減少,價格快速上 漲。5月底國產大豆工廠采購價格攀升到2040-2220 元/噸左右,進口大豆工廠采購價格約在2220-2300 元/噸左右。6月中旬以后,隨著進口大豆開始在我 國港口卸貨,國內市場的大豆價格開始有所回落。 受大豆價格上漲的影響,豆油和豆粕價格從4月下旬 開始大幅度上漲。6月上旬山東和遼寧二級豆油出廠 價格達到4700元/噸,平均上漲100-200元/噸;廣東 的豆粕出廠價上漲到1950元/噸,上漲幅度達到200 元/噸。但隨著大豆進口的恢復,豆油和豆粕價格出 現回落。
(三)7月初以來國內大豆市場價格大幅度上漲
進入7月份以來,由于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大幅上漲, 國內市場大豆價格快速回升,平均上漲60-110元/ 噸。其中,黑龍江由1976元/噸上漲到2076元/噸, 山東由2100元/噸上漲到2208元/噸,河南由2140元/ 噸上漲到2240元/噸。
隨著大豆市場價格和國際豆油價格的上漲,7月份國 內豆油價格快速攀升。其中,黑龍江和吉林漲幅最 大,分別上漲了984元/噸和940元/噸,達到5600元/ 噸,京津、河北和山東上漲了480元/噸、430元/噸 和396元/噸,達到5200元/噸、5150元/噸和5120元/ 噸。
受大豆價格上漲和畜牧業需求的增加的影響,豆粕 價格也出現了回升。7月初以來,中等豆粕的價格平 均上漲70-100元/噸。其中,黑龍江由1616元/噸上 漲到1716元/噸,山東由1742元/噸上漲到1834元/ 噸,廣東由1770元/噸上漲到1885元/噸。+ (四)國際大豆價格持續走高,豆油和豆粕價格小 幅上揚
今年1-5月世界大豆價格緩慢回升,5月比1月大豆 (美國1號黃豆海灣地區FOB)價格增長了9.5%,豆 油(荷蘭FOB工廠交貨)價格經歷了U型曲線,5月份 1月價格增長6%。國際豆粕的價格也出現了小幅上 漲。6月下旬至今,美國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增幅已 達20%。美國2號黃大豆美灣離岸價由6月下旬的 1572元/噸上漲7月中旬的1903美元/噸,增幅達20% 以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8月大豆合約則創出自1998 年7月以來的1820元/噸的新高。
國際市場大豆價格走高主要原因:一是巴西、阿根 廷貨幣貶值,農民惜售,對美國大豆需求增加;二 是由于全球其他油籽減產,對大豆需求增加,導致 供求關系緊張;三是美國農業部7月的供需報告中調 低了美國國內年終的大豆結轉庫存和2002/2003年度 的大豆播種面積;四是美國天氣干旱,對大豆生產 非常不利。
(五)進口大豆價格與國產大豆價格差價進一步擴 大
前幾年,進口大豆工廠采購價一直低于國產大豆工 廠采購價。從去年底至今,這種情況發生了逆轉, 由于國際市場大豆價格的快速上漲,進口大豆工廠 采購價格不斷提高,7月中旬以來,進口大豆工廠采 購價已經高于國產大豆工廠采購價格98元/噸。由于 進口大豆價格太高,不少企業取消購買進口大豆的 訂單,開始把目光轉向國內現貨和期貨市場。國際 市場價格的波動使國產大豆的地位得到提升。
+ 資料來源:農業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