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墾區開發無公害食品行動紀實
發(fa)布日期:2002-09-16 瀏覽(lan)次數:4907
近年來,黑龍江墾區綠色食品、綠色產品人氣旺盛。 “北大荒米業”、“北大荒麥業”、“完達山乳業”等 推出的馳名品牌成為中國綠色農產品中的新亮點。美 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19個國家和地區客商看好北 大荒的綠色食品,簽下了一筆筆合約文本。統計表明, 以北大荒綠色品牌為標志性產品,黑龍江墾區年內農產 品國內外經濟貿易、技術合作總成交額達69.7億元, 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在農業大國的中國發展綠色產業,北大荒具有得天獨厚 的優勢。北大荒地處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興安嶺山 麓,橫跨黑龍江省57個市縣,土地資源豐富。農業產業 化、信息化、城鎮化水平居全國同行業之首。北大荒是 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地平坦連片,適宜大機械化作 業。農業職均占有耕地112畝,人均占有耕地19.6畝, 是全國人均水平的16.25倍。北大荒勞動生產率水平不 斷提高,職均生產糧食已達3.1萬公斤,始終位居國內 同行業之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67%,農業科技貢 獻率達6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0個百分點。北大荒 的產業優勢明顯。良種繁育、模式化栽培、病蟲害防 治、農業航化作業、糧食干燥處理等一批農業實用技術 居于全國領先水平。農業機械化程度達95%以上,基本 實現了農業田間作業全程機械化。專品種種植、管理, 專品種收獲、倉儲,專品種加工、銷售,規模種植、產 品均質成為北大荒搶占市場的新優勢。這里現有耕地面 積3102萬畝,昔日盛產小麥、大豆、玉米等糧食作物, 被譽為共和國的糧倉;如今在全國戰略性結構調整中, 北大荒已發生了明顯變化: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綠色 食品產業快速發展;優質專用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進一 步擴大;畜牧業和生態經濟型林業已成為支柱產業。 1000萬畝水稻、1000萬畝大豆、400萬畝麥類和玉米、 600萬畝經濟作物初步顯現出北大荒綠色種植業的新結 構優勢。四大作物優質品種覆蓋率達到95.2%,比上 年提高5.2個百分點。在新世紀之初推出的大豆振興計 劃中,北大荒已落實高油高產大豆270萬畝,8個分局35 個農場成為主體示范基地。以市場和龍頭企業為依托, 實行專用化、規模化、均質化生產,各類農作物優質生 產基地面積達到1757.04萬畝,比上年增長56.2%。 600多萬畝特色經濟作物占據了總播種面積的1/5,比 上年增加了50%。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品質結構的大 幅調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市場效應,讓北大荒人為之 振奮。今年,黑龍江墾區簽訂各類作物訂單面積達 2111.78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70.9%,比上年同期 擴大了11.9%。58.6%的水稻、75.8%的小麥、 71.3%的大豆實現了訂單種植,642萬畝經濟作物訂單 面積達99.7%。+ 以“兩牛”為重點的綠色畜牧業,成為北大荒特色經濟 新的支撐點。按照國際通行的綠色食品標準,飼料加工 機械化,標準舍飼規范化,榨奶機械化,從根本上提高 了奶牛、肉牛科學飼養水平。截至6月末,墾區奶牛存 欄16.5萬頭,肉牛存欄21.2萬頭,分別比上年同期增 長38.6%和45.3%,是墾區歷史上增長幅度最大的一 年。鮮奶總產量19.7萬噸,肉類總產量4.5萬噸,分 別同比增長38.6%和27.6%。
生態經濟型林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黑龍 江墾區新造林44.26萬畝,其中退耕還林26萬畝,完成 “綠色通道”建設621.7公里,食用菌、中草藥、花卉 和林果業同步興起,成為北大荒綠色產業的新景觀。+ 2001年,黑龍江省決定將北大荒的綠色產業做大、做 強、做優,將北大荒區域內的九三、建三江分局確定為 黑龍江省的綠色產業開發區。經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 國投資促進處確認,這兩個分局同時成為國際綠色產業 示范區。自此,中國農業首次出現的綠色產業開發區邁 開了新步伐。北大荒在中國農業的綠色革命中再一次發 揮出國家隊的示范和拉動作用,正在實現由國家重要商 品糧基地向北大荒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基地的歷史性跨 越。+ 中國加入WTO如同一股勁風,吹綠了北大荒的山山水 水。黑龍江墾區著眼農業國際化競爭的需要,在重組整 合中,打造綠色產業大龍頭,構造布局合理、結構科學 的綠色產業帶、綠色產業群、綠色產業區。黑龍江墾區 在重組整合中,打造米、麥、油、乳、藥綠色產業大龍 頭進展順利。2001年,黑龍江墾區有12家重點龍頭企業 實施了兼并重組,購并墾區內外企業60余家,重組資產 近6億元。目前,完達山乳業、九三油脂已經成為國家 級產業化龍頭企業。全墾區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 13家,具有一定規模的各類龍頭企業和集團40余家。完 達山乳業重組了墾區內外28家乳品加工企業,實現了低 成本擴張。為了提高完達山乳業在國內同行業中的地 位,黑龍江墾區投入巨資引進國際一流工藝和設備,在 哈爾濱新建了完達山液態奶廠,日處理鮮奶160噸的一 期工程已經投產,二期工程建設將在年內完成,日處理 鮮奶能力將達到400噸;同時在天津投資設立液態奶 廠,日處理鮮奶能力100噸,現已開始啟動。黑龍江墾 區先后引進46條日本佐竹精米生產線,通過競標方式將 百余家稻米加工企業組建為六家米業有限公司,在短時 間內組建起北大荒米業集團。重組整合后的北大荒米 業,年稻谷加工能力達到210萬噸,加工量占整個黑龍 江墾區水稻總產量的40%以上,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牽 動力和競爭力最強的稻米加工大龍頭。北大荒麥業從一 個年加工1萬噸面粉的小廠起步,三年來依靠自身優 勢,先后兼并了年產10萬噸以上生產能力的牡丹江丹潔 面粉廠、哈爾濱香坊面粉廠,生產規模擴大到26萬噸。 九三豐緣麥業集團先后兼并了年產10萬噸以上生產能力 的大慶面粉廠和海拉爾面粉廠,打造了東北麥業“航 母”,取得了東北地區同行業之首地位。2001年、 2002年兩年,黑龍江墾區加大向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 投資力度,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先在哈爾濱市建成年產 20萬噸色拉油及深加工項目,接著對兩家糖廠實行“糖 改油”技術改造,新增大豆加工能力120萬噸,使九三 油脂的年加工大豆能力擴大到200萬噸,同步實現由初 加工向深加工的重大轉變,建成黑龍江省最大的油脂加 工企業和國家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01年,北 大荒被國家列為優質大豆生產繁育基地。+ 變資源型產品為精深型產品、變一般重復型產品為特色 型產品、變單一型產品為系列型產品,黑龍江墾區不斷 把綠色名牌產品做大,把綠色知名品牌做響。在綠色品 牌的整合、發展進程中,黑龍江墾區確定了高標準、國 際化的發展方針。新上項目都瞄準世界科技前沿。+ 黑龍江墾區在全國營造出的“完達山”品牌,成為北大 荒的標志性名牌。目前,經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調查 結果表明,“完達山”品牌在全國知名度為86%,美譽 度為67.1%。經北京名牌資產評估事務所評估,“完 達山”品牌價值達8.2億元,是1997年以前的21倍。 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完達山”商標已成為中 國馳名商標,成為黑龍江省目前惟一的中國馳名商標。 + 在打造品牌過程中,北大荒集團通過哈洽會、綠博會、 廣交會等經貿活動,把優質、安全、無污染、無公害的 綠色品牌推向了國內外兩個市場。九三豐緣麥業集團生 產的6大系列24個品種的產品,銷售區域遍布國內10多 個大中城市及周邊100多個市縣,并已和頂益、華豐、 華龍等一大批食品公司結成長期友好的合作伙伴,成為 康師傅方便面的A級供應商。北大荒米業生產的精制 米,主要銷往我國西南和西北地區的各大中城市,被列 為黑龍江省首選出口大米,對日本出口量占全省的30% 以上。最近,按照黑龍江省的統一部署,北大荒大米銷 區市場不日將在浙江溫州落成。完達山藥業系列產品引 起了外商的關注。目前,美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 和地區的20多家客商主動要求做完達山藥業的經銷商。 這預示著完達山藥業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將會有更強 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在龍頭帶基地的新產業格局下,黑龍江墾區在開發綠 色產業中構造的優勢產業群、產業帶、產業區蓬勃發 展,引導區域產業向優質化、規模化和現代化發展。初 具規模的米、麥、油、乳、藥業,有力地帶動著北大荒 的經濟發展。基地圍著龍頭建,龍頭圍著市場轉,改變 了原來的能生產什么就種什么的資源數量型發展模式, 形成龍頭企業需要什么、市場上什么俏銷就種什么的市 場導向型新模式。九三豐緣麥業集團已擁有基地農場12 個,牽動富錦、北安、大慶和海拉爾等省內外基地300 多萬畝;完達山奶源基地已達43個,發展墾區內奶牛10 余萬頭,同比增長37%,占墾區奶牛總數的72%。同 時,完達山乳業還帶動周邊市縣發展奶牛10余萬頭,顯 示出綠色產業的前途和強大生命力。2001年,米、麥、 油、乳、藥等龍頭企業品牌聯結了21.9萬個家庭農牧 場和2.3萬戶周邊農民,統一品牌,進入國內外市場銷 售的產品總量達到114萬噸,比上年增長18.8%。目 前,北大荒已建立各類農作物優質生產基地面積達到 1127萬畝,可向龍頭企業提供各類優質農產品360萬 噸。
在龍頭企業的有力拉動下,黑龍江墾區正在由國家重要 的商品糧基地向全國最大的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基地跨 越。時下,黑龍江墾區已開發綠色食品基地550萬畝, 其中監測面積272萬畝,擁有省級綠色食品基地6個,省 級綠色食品龍頭企業5個,國家級綠色食品生產基地3 個,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達9大類128個,居全 國同行業前列。綠色、特色產品、無公害產品正在成為 北大荒、北大荒人在新世紀對全人類的新奉獻和實現第 三次跨越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