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墾地合作帶來變化多
發布日期:2015-02-02 瀏覽次數:2437
農墾是農業的有機組成部分,與地方農業構成了我國農業的兩個輪子。安徽省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農墾先進生產方式對地方的示范、輻射、引領作用,推動農墾與地方緊密合作,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在墾地合作中,安徽農墾不斷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聯合發展模式,實現產業鏈接、要素鏈接和利益鏈接,形成農業生產要素的集聚效應。以蚌埠市懷遠縣龍亢農場為例,該農場通過參股、合作,累計組建合作社42家。龍亢農場還以家庭農場和種糧大戶為基礎,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龍亢農場現有830戶家庭農場,流轉土地3.5萬畝,通過“五統一”模式,組織農業生產。截至目前,安徽墾區已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114個。
安徽農墾充分利用農場布局的特點,抓住各個農場所在地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機遇,立足農墾,走出農墾,大力推進與地方合作共建,全面融入地方經濟。安徽農墾先后與宣城、淮南、蚌埠、六安等農場所在地簽訂戰略合作發展協議。其中,安徽農墾與宣城市合作進行的敬亭山山南開發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既促進了宣城市政建設,又調整了敬亭山茶場的產業結構。(經濟日報2015年2月2日05版,記者張雪、通訊員鮑廣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