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村湖農場:40年后又聞稻米香
發布日期:2014-11-13 瀏覽次數:2432

潘村湖農場地處淮河下游的潘村洼,這里上世紀70年代曾大面積種植過水稻,由于水利條件、種植技術等因素制約,生產成本高,產量水平低,此后近40年未再種植水稻。幾年前,少數家庭農場嘗試小面積種植水稻和旱稻,但均以失敗告終,“湖區屬漏風土,不能種水稻”的觀念植根在不少農場職工腦海中。2011年,場領導班子抓住農場實施土地整理項目的契機,拿出200畝地,大膽開展“旱改水”試驗。經過幾年的摸索和示范,今年農場“旱改水”面積擴大到2100畝,產量水平和稻米品質穩步提升,“潘村湖也能種植水稻”成為了廣大干部職工的共識。
從實收情況看,今年農場大面積水稻平均畝產超千斤,部分田塊達到1300余斤,畝均效益較種植大豆提高500元多元,探索出了一條調結構、促增收的有效途徑。目前,農場正抓緊配套水利設施條件,計劃明年水稻種植面積增加到3300畝。(楊登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