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在线字幕免费观看电视剧网,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pacopacomama熟女,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

依靠科技提高單產效益 深化改革做好土地文章

依靠科技提高單產效益 深化改革做好土地文章

發布日期:2003-11-17 瀏覽次數:2685


華陽河農場擁有耕地10萬畝,是安徽農墾系統規模 較大的農場,主要從事棉花生產。。近年來,我們 認真貫徹安徽農墾集團公司“地分二類,戶為單 位,全員有地,退自耕養,地權流轉”的精神,積 極探索“三費自理”經營模式,大膽嘗試外地“先 交錢、后種田”的成功經驗,率先實踐了“千畝1 人”的管理體制,較好地解決了勞動強度大,生產 成本高,人少地多、地難包的日益突出的矛盾。三 年來,通過提高科技含量,優化種植結構,改善農 田設施,提高單產效益,不斷深化改革,減輕職工 負擔,使我場的土地資源進一步盤活,畝均效益連 年攀升,土地由承包難變為現在的搶著包。

一、科技興農,提高單產
提高畝均效益,必須在調整種植結構上做文章。三 年來,我場按照“穩定棉花面積,優化水稻種植, 擴大油菜面積,提高復種指數”的調整思路,將棉 花面積穩定在5.3萬畝以上,水稻面積由2000年的1萬 畝發展到2002年的1.5萬畝,油菜面積穩定在3.5萬 畝左右,復種指數提高至135%%。2001年盡管棉花價 格持續低迷,但由于取得超歷史的101公斤(皮棉) 單產,抵御了市場因素帶來的風險(每斤籽棉僅1.4 元),保證了職工穩定的收益。在2002年棉花春播 過程中,由于受上年棉花價格持續低迷的影響,職 工種棉的積極性大減,通過廣泛宣傳引導,使全場 棉花面積仍達5.3萬畝,皮棉單產達超歷史的107公 斤。與此同時,棉花價格一路攀升,每斤籽棉達2.2 元,職工收益大增,每畝棉花的純收入500元以上。
為確保“企業增效、職工增收”,我場緊緊依靠科 技,走富民興場之路。一是積極引進、示范、推廣 新品種。我們通過大量引進新品種進行試驗、示 范,發現“保鈴棉”不僅適合本地種植、產量高, 而且基本不需防治棉鈴蟲,減輕了勞動強度,降低 了種棉的成本。為此,我們在2000年初提出全面推 廣“保鈴棉---32B”。考慮到大災后職工無錢購買 價格很高的抗蟲棉種,總場在當時最困難的時候, 拿出100萬元購進新品種,發給職工,當年“32B” 全面鋪開,收到歷史上種棉成本最低的良好效果。 2001年全面推廣“32B”的同時,擴大“1560BG”、 “410BG”的示范,面積達2萬余畝。其中“410BG” 為美國保鈴棉“32B”的替代品種,品種性能更加優 良。2002年全場淘汰“32B”,改種豐產性更好的 “410BG”,單產再超歷史,農場職工受益,并輻射 周邊農村。同時我們還小面積示范“雙抗”,效果 明顯,今年將全面推廣。二是利用場內現有的科技 推廣網絡,普及科學種田知識。每年春播前夕,總 場都組織棉科所專業技術人員到各農業場舉辦講 座,同時制作成錄像帶,晚上在閉路電視中播放。 各農業場技術人員利用田間地頭等多種形式對職工 進行言傳身教,學科技、用科技在農場已蔚然成 風。

二、加大基礎建設的投入,營造生產生活的良好環 境
一是加大水利建設的投入。三年來,我場按照省水 利廳“三年完成,一年完善”的要求,根據農墾水 利規劃安徽農墾集團的規劃,將50公里封港聯圩線全部按 高程18.5米、頂寬4米全線達標,其余圩堤全部恢復 至大災前標準;對排支渠進行了清理;新建閘站4 座;栽植外灘防護林10萬株。在工程建設中,明確 責任,加大督查力度,確保工程質量。災后三年共 完成投資3012萬元,其中完成湖堤土方409萬方,石 方1.4萬方,江堤土方16.4萬方,栽植防浪林30萬 株,塊石護坡全線完成。
二是著力改善職工的住房條件。大災后,我場職工 住房變成一片片廢墟。在各級的大力支持下,4989 戶移民建鎮工程分三年下達。為實施好移民建鎮工 程,我場嚴格按照經集團公司批準的規劃,精心組 織實施。嚴格按照使用國債資金的管理辦法進行管 理,嚴把工程質量關,控制工程造價,以最快的速 度、最低的造價、較好的質量受到職工的一致好 評。目前,全場移民建鎮工程已基本完工,共完成 投資2.26億元,廣大職工已喜遷新居。
三是實施職工多年期盼的自來水工程。2002年初, 我場根據職工長期飲用劣質地下水的實際,果斷決 策,傾全場之力,籌資700余萬元,實施幾代農場人 關注的自來水工程----建一座4000噸的自來水廠。 該項目已于2003年春節前全面完工,項目總投資750 萬元。
四是解決職工交通難的問題。各農業場生產隊交通 難的問題長期困擾著農場經濟的發展,影響職工的 生產生活。2003年初,我場緊緊依靠上級政策的支 持,將五場場部至宿復線和二場場部至總場的道路 全部鋪成4米寬水泥道路;并將各農業場通往生產隊 的道路全部鋪成沙石路。新修水泥路面17公里,沙 石路面26公里,完成投資480萬元。目前該項目已基 本完工。至此,總場到各農業場水泥路、各農業場 到生產隊的砂石路全線貫通。
五是實施農業綜合開發5萬畝。在集團公司的大力支 持下,我場從2000年開始,分年度對二場東片、一 場、五場東圩、四場西大圩進行了四期農業綜合開 發治理,共完成土地治理項目5萬畝,完成投資800 萬元,項目區的灌渠、土地平整、道路、林網等硬 件和軟件建設基本完工,前兩期已通過了省級驗 收,并獲得“省優”工程。

三、推行“三費自理”,完善土地承包
農業是我場的主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10萬畝耕地 的資源優勢,“費用高、地難包”的問題必須徹底 解決。
2000年初,我場進行了“三費自理”的探索。即在 生產、生活費用自理的基礎上,增加養老保險費自 理。讓職工明晰所交費用的構成,知道費用交在哪 里。家庭農場職工不僅生產生活費用自理,而且要 在享受社保權利的同時履行交費的義務,即養老保 險費用必須自己交納,到退休時按規定享受應該享 受的待遇。由于費用的分解、上交管理費的下調, 明確了職工養老保險費在職工基本承包田中交納, 改變了以前大包戶所包全部土地均含養老保險費的 不合理做法,極大地調動了大包戶承包土地的積極 性,當年土地全部包完,費用交納較為順利。2000 年下半年,我們按照農墾集團公司的要求,對“四 到戶、三自理”進行了完善,將以“地分二類、戶 為單位、全員有地、退自耕養、地權流轉”為核心 的《華陽河總場農業改革若干意見》從秋季作物開 始就全面實施,并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的力度。關 鍵是在實施“三費自理”的基礎上,規范土地承包 合同,適當延長土地承包期,核發《土地經營權 證》,全面取消“隊管地”。全場共簽訂土地承包 合同3338份,對承包田核發了2569份《土地經營權 證》。2003年初,出現了多年未見的搶地包的局 面。

四、借鑒江蘇墾區經驗,率先實現“千畝1人”
2000年我場農業上各級管理人員近500人。由于農業 單位實行新一輪土地承包,全面推行“三費自 理”,同時將土地承包費用下調,農業管理機構的 改革勢在必行。我場從總場機關到農業場再到生產 隊,層層推進改革。總場機關由40人壓編為30人; 將各農業場機關壓編為15~17人;對生產隊原有的 5~6位管理人員,一律解聘,再重新擇優錄用3人。 通過改革,將全場農業管理人員壓縮到294人。 2003年初,我場在集團公司的直接指導下,借鑒江 蘇墾區農業管理人員“千畝1人”的經驗,率先在安 徽墾區進行“千畝1人”的試點。將全場原來50個農 業隊級單位合并成13個管區(大隊),全場農業上 管理人員由2002年的294人精簡為130人,從源頭減 輕了農業職工的負擔。

五、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總結經驗
三年多來,我場進行的每一項改革、每一項基礎設 施的改善、每一項農業先進技術的推進,都是在農 墾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導下得以順利實施 的。同時,我場為盤活土地資源、提高農業效益所 實施的每一項措施,都是在反復實踐中或直接借鑒 先進墾區的經驗取得的。因此,只有不斷學習新的 理論,學習先進實用技術,取人之長,反復實踐, 才能走出一條適合本場場情的路子,才能進一步盤 活土地資源,提高農業效益,才能將“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落到實處。通過三年多的艱苦努力,華陽 河農場各項工作雖已步入正常發展階段,但與先進 墾區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我們只有珍惜機遇, 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政治和業務素質,帶領全場 廣大員工,勤奮工作,才能使華陽河農場的各項工 作年年有所創新。

安徽省華陽河農場場長 唐邦 水

關注安徽農墾官方微信平臺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