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在线字幕免费观看电视剧网,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pacopacomama熟女,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

在農村土地流轉中創出的一條農墾發展新路──馬廠湖農場工會帶領職工發展自營經濟紀實

在農村土地流轉中創出的一條農墾發展新路──馬廠湖農場工會帶領職工發展自營經濟紀實

發布日期:2003-11-25 瀏覽次數:2731


安徽省馬廠湖農場位于定遠、長豐兩縣交界處,耕 地面積1.2萬畝,擁有大中型拖拉機、農機具、收割 機近百臺套, 農機總動力5883千瓦,專業技術人員 57人,小麥畝均單產400 公斤,種糧率70%以上, 種植業生產水平處全省前列。幾年來場工會搶抓機 遇,利用農場人才、技術、設備、資金等優勢大力 發展職工自營經濟。截止2002年底全年自營經濟實 現收入587.09萬元,創效益262.1萬元,職均9560 元。 自營經濟已成為農場職工收入的重要來源,占 全部收入的42.5%,其中農場職工走出農場承包農 村撂荒土地就達5120畝,創收入131.2萬元。 這不 僅增加了職工的收入,而且使資源得到有效的利 用,地方政府也獲得了穩定的承包費用,同時還為 當地提供了技術示范和糧種良法、生產技術,受到 了全國農林工會的嘉獎。

一、具體做法
首先,領導重視,組織得力。隨著大批農民進城務 工經商和農村種植業結構的調整,許多鄉村出現了 有地無人種的現象,這既浪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 也造成了農業稅的流失,給農村基層工作帶來了不 少困難和問題。場工會經過認真細致地調查分析, 認為在土地的流轉變化中,蘊含著極大的商機。為 抓住這個商機,場自營經濟領導小組專設了對外土 地承包專業組,專門從事對外承包戶的指導、聯 系、服務等事宜。各基層分會也成立了相應的組 織,落實了責任制,制訂了場領導包片,科室包 隊,一級抓一級的組織網絡,同時還把職工對外承 包土地的情況作為各基層單位評先評優的依據,年 終兌現獎懲。
其次,分析形勢,疏通思想。為了使大家解放思想, 轉變觀念,我們工會組織人員深入到每位有實力外 出承包的職工家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給大家做 艱苦細致的思想發動工作。就五個方面進行了剖 析:一是在理論方面。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生 產率的提高,已使一大批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 來,分散的土地承包關系已經成了生產力的桎梏。 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成為發展必然。二是當前經濟 發展情況。由于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必然 使一大批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鎮,這樣就使從事農 業生產的人員減少,減少的勞動力必然要發揮農業 機械的作用去解決勞動力的問題來完成土地適度規 模經營。三是農村形勢。由于土地分散經營,沒有 規模優勢,與打工相比務農收入僅占1/5, 還要 受自然和市場的雙重影響,使很多農民愿意讓出自 已的土地。四是農場實際。國有農場有較強的組織 優勢、技術優勢、科技優勢、服務優勢和機械優 勢,是對外承包土地職工的堅強后盾。五是職工自 身情況。農場多年來采用的良種良法生產,已使職 工掌握了較高的生產技術。通過興辦家庭農場使一 大批職工積累了較多的財富(如:農業機械、資 金、技術等)。這些為對外承包土地提供了物質保 證。通過分析使職工解除了思想顧慮,解開了思想 疙瘩,鼓足了對外承包土地的信心和勇氣。
第三,落實措施,提供服務。工會在解決好職工思 想認識這個內因的同時,積極提供外圍服務。 (1)開展科技培訓,提高職工素質。為了提高素 質,使他們能夠應對承包中遇到的一些困難,我們 舉辦了《合同法》、《種子法》、《農業法》等法 律法規學習班以及農業生產技術、種子生產、加 工、儲藏技術、 農機技術市場經濟、營銷技巧等不 同類型的培訓班,并購置了小麥栽培、農藥使用等 VCD光盤巡回播放, 請省農科院首席小麥專家馬傳 璽等專家教授到場講課。通過系列培訓,使他們提 高了科技水平,增強了適應市場的能力。(2)積 極提供信息、技術,做到運籌帷握。為幫助在外承 包戶認清市場、摸清行情,專門購置了電腦,上網 為他們搜集市場信息,并制作網頁為他們宣傳產 品。還派專門的技術小組,即農業技術小組、種子 技術小組定期上門服務,提供技術指導。(3)大 力推進定單農業,努力解決后顧之憂。由于在外承 包的土地多,市場風險大,為把大家的風險降到最 低限度,工會牽頭讓種子公司與承包戶簽訂產品回 收協議。解決承包戶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并使其產 品由商品糧轉化為種子糧,不僅降低了風險,還增加 了收入。
通過細致的工作,使職工認識到土地規模經營是社 會生產力發展的自然規律,由大農場作堅強后盾, 由場工會提供大量的服務,只要抓住機遇就能發家 致富。他們的心通了,事也就順了。由原來的瞻前 顧后,怕擔風險,到現在的積極聯系,踴躍承包。 現已有26名職工走出農場,到撂荒比較集中的四個 地市的12鄉鎮承租土地5120畝。運用自身農業機械 化優勢和較高種田水平,獲得了較高收益,2002 年,租賃土地實現總產值409.6萬元,畝均收益近 500元,承租經營者人均收入5.05萬元,摸索出一條 土地集中連片,集約經營新模式──興辦小農場。 這種個人經營的農場,既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又 能解決現實的問題,而個人又有比較大的獲利空 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取得的效果
走出農場,適度規模租賃經營農村土地,適應了農 村土地流轉的趨勢,帶來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 益。
從推動地方鄉鎮經濟發展看,一是解決了農村土地 拋荒的難題。農場職工租賃的土地80%以上是農民 的拋荒地和廢棄的低產田。農場職工走出農場拾荒 興墾,不光使農村的土地資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 使地方獲得了穩定的承包費和農業稅,解決了地方 政府的一大難題;二是對周邊群眾發揮了示范作 用。租賃土地的職工,大多是農場的種田能手,擁 有較高的科技種田水平,他們在實際生產中,對周 邊農民起到了科技示范作用。家庭農場職工租賃農 村的土地后,小麥畝產由原來的200公斤提高到了 300公斤以上,有的已接近了農場的水平。今年,在 江準地區小麥普遍減產兩成的情況下,租賃地區的 小麥畝產量仍達到了360公斤的好水平。 按1畝帶 動10畝和1元/公斤的價格計算,僅小麥一項,科 技示范創造的社會效益就達294萬元。由此也帶動了 農民種田的積極性, 從而減少了撂荒的可能性;三 是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廣泛的就業空間。租賃土地面 積較大,大田生產過程中形成的許多不能實施機械 化的環節,使勞動用工需求量增大,特別是季節用 工增多,為當地農民增加勞務收入提供了機會,促 進了農村的穩定。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可提供 35.84萬元的勞務費,使不少農民不出家門就創造了 收入。
從農場方面看,一是擴大了種子基地。農場自1996 年實施種子項目以來,全場的1.2萬畝耕地已基本成 為商品種子生產基地, 良種面積的擴大受到制約。 租賃地的出現等于擴大了農場種子公司的繁殖面 積,呈現了規模效益。僅以小麥計算,租賃地總產 量為153.6萬公斤,可產良種107.5萬公斤,通過種 子公司的精選、 加工和職工就地銷售,純利潤平均 按0.15元/公斤,每年可增加的利潤為16.13萬元。 職工也因此而收入大增。2002年農場職工李天龍種 植的40畝“興農”2號豆種,以3.6元/斤銷售,較 生產商品糧增收1.68萬元,畝均增收420元;二是增 加了職工收入。農場職工在對外承包土地增收的同 時,還給周邊群眾提供農機、農技、種子、肥料、 農藥等服務,實現一業為主多業創收的局面。職工 通過承包土地年創收131.2萬元,通過為周邊農民提 供農機作業服務耕、耙、播、種、開挖溝渠等創收 29.4萬元。通過提供給周邊農民良種、農藥、肥料 等創收14.5萬元。形成一花開放百花爭艷的好景 觀;三是促進了農場總體經濟發展。職工外出承包 土地創收后,反過來又促進了農場經濟的發展。適 應生產需要購置新的農機具,加速農機具更新,擴 大了擁有量,提高了農機具質量;投資房地產,促 進農場小城建設;拉動消費,促進二、三產和自營 經濟等相關產業發展;承包的場內土地承包費有了 更可靠的物資保證。
實踐證明,組織廣大職工走出去承包土地,既壯大 了自已的實力,取得了效益,促進了農墾經濟的發 展,也解決了農村土地撂荒問題,為社會創造了更 多的財富,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推廣了農業技 術,是一舉多得的好事。這一有益的探索,將為全 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安徽省國有馬廠湖農場 柏華勝

關注安徽農墾官方微信平臺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