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嚴重災害 樹立必勝信心——安徽農墾系統秋種工作綜述
發布日期:2003-12-17 瀏覽次數:3027
由于入夏以來的嚴重洪澇災害,給墾區農業生產造 成了重大損失,沿淮多數農場夏播作物受洪水淹 漬,其中有2萬多畝受命行蓄洪。面對嚴峻的農業生 產形勢,集團公司領導早在8月份就要求各場把抓好 今年的秋種工作,為明年午季豐產豐收奠定基礎, 作為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和發展墾 區經濟的一項重要任務來落實,并多次深入農場調 查指導秋種工作。墾區各場高度重視秋種工作,按 照農業技術部門提出的秋種工作意見,結合本場實 際,統一認識,及早謀劃,加強對秋種工作的指導 和服務,在氣候條件不利的情況下,采取了各種有 效措施,確保了秋種任務的圓滿完成,特別是壽西 湖、淮南、正陽關、阜蒙、東風湖、方邱湖、馬廠 湖、水家湖等受災較重的場,在夏播作物受淹,資 金短缺,職工情緒低落等嚴重困難面前,堅定信 心,克服困難,通過各種渠道,想方設法籌措資 金,保證了秋種任務按期完成。
綜觀今年的秋種工作,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一是 品種布局進一步優化。各場根據自身地域特點,結 合全國和全省優勢農產品小麥區域規劃,重點圍繞 優質商品糧和優質商品種子生產目標,科學合理地 安排小麥品種布局,主栽品種主要有:皖麥19、矮 早64系、淮麥20、煙農19、鄭9023、揚麥系列等, 使全系統小麥優質化、區域化種植特征更加明顯, 小麥品種布局“多、亂、雜”現象已基本杜絕。二 是整地質量進一步提高。由于各場對今年的秋種工 作抓得早、抓得實,盡管前期雨水偏多,給整地工 作帶來一定的難度,但各場千方百計地排干積水, 翻耕曬垡,多數場的耕層深度都能達到要求,整地 質量普遍提高,稻茬地也未發生爛耕爛種現象。三 是適期搶墑播種,主動抓全苗。我省今年10月份的 氣溫比往年偏高,根據小麥培育冬前壯苗對積溫的 需求,全系統半冬性小麥品種基本上搶在適播期內 播完,春性小麥也基本在立冬前播種結束。不少場 播后墑情不理想,估計難以出全苗,但夾溝、潘村 湖、壽西湖等場不等不靠,及時發動職工抗旱,力 爭一播全苗。據初步統計,目前,全系統小麥出苗 面積約占播種面積的65%%左右。11月7—10日,我省 沿淮普遍降雨40mm左右,近期天氣晴好,氣溫回 升,為墾區小麥一播全苗、培育冬前壯苗提供了良 好的條件。四是先進實用技術普及到位率進一步提 高。今年秋種期間,按照集團公司的要求,各場進 一步加大了秸桿還田、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實用技 術的推廣力度。經過全系統共同努力,今年秋種小 麥統一包衣供種,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化肥深 施,平衡施肥,打鼠道,秸桿還田等先進實用技術 應用到位率和覆蓋率都顯著提高。龍亢農場今年2.9 萬畝大豆、水稻秸桿全部還田,他們采取一系列保 證措施,先全面動員,后每畝預收10元秸桿還田押 金,待秸桿還田后返還職工,不愿還田者,押金由 農場統一購買有機肥料還田。為確保該項技術措施 全面落實,在秋收時,農場生產技術部門派人到田 間地頭督查,凡不帶粉碎裝置的收割機不準下地作 業。有的場采取補貼的辦法,著力推廣秸桿還田技 術。據初步統計,沿淮農場秸桿還田面積達10.2萬 畝。潘村湖農場為了進一步加大精量半精量播種技 術推廣力度,在統一供種時,將待播小麥品種編 號,不讓職工知道具體品種名稱,防止職工隨意加 大播量。
今年全系統秋種工作安排早,謀劃好,措施得力, 效果明顯,特別是一大批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的推 廣應用,夯實了午季豐產豐收的基礎,為明年的農 業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保證。當前,各場要及時將 農業生產工作的中心轉移到田管上來,對一些低洼 地、稻茬地和搶墑播種來不及打鼠道的地塊,務必 要抓住晴好天氣,補打鼠道。同時要依據苗情,分 類進行田管,對部分因播量偏大,造成群體過大的 田塊,要根據氣候特點,及時進行鎮壓或輕耙疏 苗;對因漬害重或土壤墑情不好,缺苗斷壟的要及 時進行補種。各場在加大田管力度的同時,還要充 分利用冬閑有利時機,組織農業技術人員編制小麥 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及抗災技術預案,加大對職工的 培訓力度,提高職工的生產技能,逐步改變職工經 驗型生產為標準化生產,認真實施小麥生產全程控 制,努力降低小麥生產成本,不斷提高小麥生產的 畝均經濟效益。(農業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