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考驗農場 農場戰勝災害——大壙圩農場半年以來工作總體回顧
發布日期:2003-09-01 瀏覽次數:2652
今年以來,在省農墾集團公司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場 黨委一班人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場干部職工,認真貫徹省 農墾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年初制定的各項指標任務,經 受各種災害的考驗,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克服重 重困難,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上半年各項指標完成情況
上半年,全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793.89萬元,比上年同 期增加72.89萬元,增長10.1%%。其中:一產266.59萬 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9萬元,增長0.6%%;二產51.3 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3萬元,增長6.87%%;三產476 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8萬元,增長16.7%%。實現各業 總收入1374.84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53.41萬元,下降 3.7%%。實現小麥總產433.48萬公斤,完成年初計劃的 92.23%%,比上年實現數減產42.3萬公斤。其中入庫小 麥良種330萬公斤。實現國有利潤總額20.16萬元,比 上年同期增盈8.06萬元。
二、面對災害考驗,農場沉著迎戰
今年以來各種災害頻頻發生,給農場經濟工作帶來很大 影響,一是春季長期低溫連陰雨,小麥田間漬災嚴重, 再加上后期赤霉病爆發,使小麥減產11%%。為了克服自 然災害帶來的影響,上半年,我們高度重視小麥田間管 理工作,多次組織農業生產大檢查,針對田間苗情長勢 以及存在的問題,采取積極措施加以補救。在午收夏種 工作中,場“三夏”指揮部和分場廣大職工奮戰在一 起,搶晴天、戰雨天,僅用十八天,就圓滿完成了 15500畝小麥的收割和15300畝水稻的栽插任務。特別 值得一提的是,在耕作方式改變和天氣極不穩定的情況 下,農場狠抓良種生產,從田間去雜,場頭檢測到收購 嚴把質量關,使近80%%的商品小麥轉化為商品種子,全 場預計可實現增值90萬元。另一方面,認真做好2000畝 水稻機插秧試點工作,通過出臺優惠政策及召開現場觀 摩會,調動職工對機插秧試驗推廣工作的積極性。從試 驗實施情況來看,機插成本每畝在23-40元不等,比人 工栽插75元/畝大幅度降低且栽插質量有所提高,從而 較好地解決了農場插秧勞力不足、勞動生產率低的矛 盾。二是“非典”疫情的影響。從4月下旬開始,農場 按照上級部署,全面打響抗擊“非典”戰役。在具體工 作中,農場一方面發出慰問信、倡議書400多份,號召 在外務工、經商、求學人員不要返場;另一方面堅持從 外出返場人員的摸底、登記工作著手,堅持每天上門檢 查體溫,實施衛生消毒,先后對73名外出返場人員進行 隔離觀察,努力切斷傳染源。對學校等人員集中的地方 嚴格控制非師生出入并進行定期消毒。雖然農場尚未發 現“非典”疫情,但在防治“非典”過程中,由于社會 的緊張、恐懼心理,給農場的在建工程、產品銷售及田 間管理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也花費了農場 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值得慶幸的是,經過全場上下近三 個月的群防群治工作,我們終于奪取了抗擊“非典”工 作的階段性勝利。三是洪澇災害的侵襲。自6月29日以 來,我場普降暴雨,至7月6日累計降水近400毫米,致 使農場大部分農田受淹,澇災嚴重。7月8日,農場內澇 尚未排除,外河水位又持續攀升,汛情急轉直下,面對 嚴峻形勢,場防指立即啟動防汛預案,要求全場工作重 心由排澇轉入抗洪并分段把守,同時積極協調周邊村民 參與防汛抗洪。從7月9日起9米保證水位至28日回落到 保證水位內共二十天。7月13日,老白塔河水位更是高 達9.48米,高出1991年水位,由于長時間高水位浸 泡,堤面溢水,堤身管涌、滲水、塌方、涵閘漏水等現 象頻頻發生,險情不斷。面對災害,場領導沉著應戰, 靠前指揮,團結帶領全場職工,全力以赴,嚴防死守, 力保老白塔河10.00水位不破堤。從7月8日至8月10 日,農業分場和場直機關組織的巡堤隊每天24小時戰斗 在大堤上,他們頂烈日,冒酷暑,踏泥濘,認真排查險 情。各單位組織的搶險突擊隊和圩內村隊群眾一起,承 擔起突擊搶險及加固堤身險段的任務。先后出動勞力 8300人次,轉移糧食2900噸,加固險段57處,封堵險 涵11座。共用去木樁1300余根,麻袋化纖袋7萬余條, 砂石50多立方米。我場的汛情深深牽動著集團公司領導 的心,防汛期間,丁俊先書記、劉超副總經理、李卓民 副總經理先后親臨我場檢查指導防汛抗洪工作,同時還 委派由紀檢室主任許起波、安徽農墾集團工程師汪兆才兩同志 組成的防汛工作組坐鎮我場指導防汛工作。集團公司領 導的關心和重視,給我場廣大干群以莫大的精神動力和 鼓舞,為我們奪取防汛抗洪最后勝利增添了信心和勇 氣。8月10日,老白塔河水位全線降至8.00米以下,標 志著我場防汛抗洪取得了全面勝利。歷史罕見的洪澇災 害,致使我場在地作物受災嚴重,有1.5萬畝水稻先由 受澇,近3000畝(包括大豆)田塊面臨減產或絕收。農 場累計投入防汛資金近30萬元,排澇用電60多萬度。防 汛工作剛剛結束,我場立即召開會議,一方面布置抗洪 搶險先進評比表彰工作,一方面認真分析上半年農場生 產經營形勢,號召全場干部職工要面對現實,振奮精 神,樹立與困難作斗爭的必勝信念,要以抗洪精神抓好 農場下一步經濟工作,不等不靠,抗災自救。目前我場 絕大部分在地作物長勢良好,其它各項工作也正在抓緊 安排,如今年后期天氣正常,農業仍可獲得較好收成, 統一經營單位的效益也會有所改善,完成全年經濟目標 尚有較大可能。
回顧半年以來的工作,我們之所以能經受住各種災害的 考驗,是因為我們有集團公司黨委的堅強領導和農場干 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同時我們還得益于以下幾方面工 作:一是抓改革,促發展。今年以來,我們在以往機 構、農業改革的基礎上,全面推行“三費自理”和“兩 田制”,改原來的土地承包經營為租賃經營,從事土地 租賃職工的社保費用從土地租金中剝離出來,全額由個 人上交,農場只給每個職工4畝“身份田”作為適當補 償。這一改革措施的推行,一方面促進了土地資源按市 場化規律配置,促進了地權扭轉。上半年,我們將地力 較差、上水困難的2000畝土地推向市場,租賃給天長市 天康集團發展林業生產,取得了較好的效益。另一方 面,職工的社保費用全額由職工個人交納,減輕了農場 的負擔,減少農場費用支出近40萬元,上半年農場本級 盈利51.9萬元,在大災之年較上年同期增盈28.9萬 元,說明農場的改革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二是全面 推行預算管理,促進增收節支。農場的收入是剛性的, 而支出往往富有彈性,為管好用好企業有限的資金,充 分發揮資金效益。我們在以往預算管理的基礎上作進一 步深化,一方面把農業職工的社保費和統籌排澇費等從 原土地定交中分離,使預算收入更實在;另一方面對全 場經營服務單位的社保費、福利費等實行分單位核算, 收支兩條線,這樣有利于加強農場資金管理,真實反應 各單位各部門對農場的貢獻。再者,對行管人員的工資 及辦公經費等實行按標準按人數分解到各單位、各部 門,包干使用,嚴禁超支,節余獎勵或結轉下年度使 用。通過以上三項措施,增強了農場預算收支的可控 性,農場收支狀況正常,運行情況良好。三是進一步加 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農場的抗災能力。上半年我們 在集團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投資近90萬元,對東風 站進行了改造,整個工程5月25日如期竣工,交付使 用。東風電站的改造,增加外排流量約3m3/s,使農場 在連續降雨達600毫米的情況下,受災面積明顯減少, 程度明顯減輕。據初步測算,僅此一項可減少損失100 萬元。從而實現了東風電站當年投入當年收益。四是認 真協調處理場地關系,為農場發展爭取一個良好的外部 環境。五是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始終堅持為職工 辦實事,辦好事,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場 各級組織十分注重把握職工的思想動態,對職工關心的 熱點難點問題,盡量想方設法幫助解決。上半年,我們 針對職工普遍關心的“行路難”問題,與地方政府多次 協商,終于達成了一致意見,由農場出資190萬元,道 路清障、施工、今后養護全部交由地方公路局負責。目 前天長至我場五米寬的水泥路面正抓緊施工,計劃在今 年底貫通,這將大大改善農場的交通條件。我們針對農 場不少職工家屬及子女“老無所養”問題,主動與天長 社保、地稅部門聯系,請他們到場里來為這些非職工辦 理“自由從業人員養老保險”手續,解決了這部分人的 后顧之憂。再者我場多年一直堅持糧食統一銷售,目的 是促進種子產業化和資金回收。在定價上堅持向職工傾 斜,如今年由于汛期,部分分場有部分自售糧,價格只 有0.52~0.525元/斤,而農場收購銷售的糧食均價在 0.55~0.57元/斤,最高達0.58元/斤,從而使全場職工 在午季小麥產量下降11%%的情況下,收入只下降2.1%%, 事實說明糧食統一銷售保護了職工利益,給職工帶來了 實惠。所有這些,融洽了干群關系,使職工真正感到企 業是他們的堅強依靠,農場的興衰與每個職工息息相 關。俗話說,關鍵時刻見精神,困難時刻見真情,這次 抗擊“非典”和抗洪斗爭, 再次證明,我場有一支特 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具有較強組織性和紀律性的職 工隊伍。正因為有這樣一支隊伍,我們在經受各種考驗 時,才會無往而不勝。
(大壙圩農場黨群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