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王火:“敬亭綠雪”記(圖文)
發布日期:2003-08-08 瀏覽次數:2600

編者按:作者王火(1924-):(圖片中者) 為中 國 作協名譽委員、四川省作協名譽副主席。安徽農墾集團60 0余 萬字,代表作《戰爭和人》三部曲曾獲第二屆國家 圖書 獎、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炎黃杯人民文學獎及“八 五” 期間優秀長篇小說獎。2003年4月上旬,安徽 省文 聯與安徽省敬亭山茶場舉辦首屆“敬亭綠雪”筆 會,研 討茶文化,游覽宣城敬亭山,賞景品茗,又去塋山 考 察。作家王火在茶場即興寫下了“敬亭綠雪”記, 特予 刊載。圖片左一為省文聯書記處書記、著名書法家 吳 雪,左二為省文聯名譽主席、著名作家魯彥周,右 二為 著名作家、原中國作協副主席、黨組書記鄧友梅, 右一 為敬亭山茶場場長林啟仁。他們興致勃勃地在敬亭 山茶 場茶園合影留念。
+ 敬亭綠雪記
漢晉古郡,皖東南名邑,宣城者,由宣紙之集散而 蜚聲 華夏,因李白之絕句而揚名文苑。水陽江流瀉其 東;青 弋江護衛其西。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物華天寶, 人杰 地靈。上下數千年,方圓八百里。山青水綠,噴云 泄 霧;鐵道公路,暢通周圍。臂可伸至蘇浙,腳能抵 達江 西。揮拂百年滄桑,贏得今日繁榮。名勝古跡,在 在皆 是,鄉土特色,固不待言。改革開放,面目一新, 來此 游覽,歡愉之至。
時維癸未清明,大地盎然,春意萌動,安徽省舉辦 “首 屆敬亭綠雪筆會”,邀約作家、詩人、評論家魯彥 周、 鄧友梅、邵燕祥、吳泰昌、南丁、殷慧芬、何向 陽、蘇 中、劉祖慈及王火等同到宣城并游徽州、黃山。文 人名 士,同登大雅之堂。主人好客,客人傾心。在敬亭 山, 見六萬畝茶場翠綠蔥蘢,朝沐晨霧,晚浴露霖、欣 欣向 榮、茶業鼎盛,四下景色,如詩如畫,歡聚品茗, 談笑 風生,山川靈雋之氣,與茶香一起涌來,溫馨氤 氳,滿 齒馥郁,茶逢知己,其樂曷極。
夫敬亭山者,虎踞宣城東北,古意蒼茫、青幽安靜 之名 山也。既是歷史文化勝地,亦為貢茶名茗產地。 “詩 仙”當年,七臨宣城曾七上敬亭,留下《獨坐敬亭 山》 五絕云:“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 厭,只 有敬亭山”。后人傳誦,為之仰止。在此徘徊,云 影天 光,清風滿懷,有超凡出世之感。山上舊有“敬 亭”, 乃南齊詩人太守謝眺吟詠處,古跡今雖廢圯,山下 茶場 興建焉。“敬亭綠雪”名茶以清風明月為家,與朝 霞夕 煙為侶,盡得天地精華,邇今聲名遠揚,為安徽三 大名 茶之一。參加筆會之茶專家、安徽農大教授王鎮恒 評之 曰:“形似雀舌,身披白毫,清香鮮長,滋味醇 爽,色 澤鮮綠”,信然也。
蓋茶者,家家開門必備之事,人生親密伴侶,中國 之 “國飲”也。水本天下至清之物,茶為水中至清之 味, 清香素雅,提神祛病,怡情悅性,有益身心。飲茶 之在 中國,代代相傳,源遠流長,早屬中國人生活之特 色, 文化上一大瑰寶。茶經茶藝,往日之遺風流韻,今 日之 生活景觀。對清茗而遐思,啜茶汁而工作。茶入心 扉, 引人思緒活躍:趣發胸臆,使人明辨是非。去庸俗 而樹 清高,代煙酒能保健康。茶之為物,佛家飲之為 禪,道 家飲之為道,紅塵中人飲之乃利腦利身之享受。發 展茶 業,滿足人民需要,以經濟養文化,以文化促經 濟,名 山與美茶相得益彰,于國于民大有貢獻焉。于是筆 會諸 君,以欣賞贊嘆之語句夸譽曰:“來到安徽,黃山 不可 不游,徽菜不可不吃,‘敬亭綠雪’不可不飲!” “我 等今日在此以文會友,歡樂無邊;自此以后,青山 綠茶 常在眼前!‘青山’者,敬亭山也:綠茶者,‘敬 亭綠 雪’也!”是以本人敬效太白先生《贈汪倫》詩 韻,即 席打油湊趣曰:“春日尋芳宣城行,踏青賞景復品 茗; 敬亭山下茶場美,難忘綠雪筆會情。”是為記。
編者注:著名作家王火在敬亭綠雪筆會上的即席吟 詩 后,又將詩當即給編者留下真跡,真跡將刊載在本 網 站:集團介紹》集團文化》墾區藝苑欄目中,請讀 者欣 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