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墾沿淮農場抗洪形勢最新通報
發布日期:2003-07-16 瀏覽次數:2743
7月13日,隨著副高氣壓北抬,連續4天的降雨暫時 停歇。但淮河上游洪峰仍在下泄,加上淮河大堤長 時間被高水位浸泡,天氣預報7月17日前后沿淮地區 仍有大雨,安徽農墾沿淮14個農場抗洪形勢十分嚴 峻。7月13日大壙圩農場新白塔河水位9.43m,超警 戒水位0.93m,高郵湖水位超過1991年;潘村湖農場 淮河水位18.22m,超警戒水位1.22m;方邱湖農場鮑 家溝水位16.80m,超警戒水位0.30m、淮河水位 20.87m;壽西湖農場壽西淮堤水位25.78m,超警戒 水位2.78m;東風湖農場西淝河堤水位24.64m,超警 戒水位3.64m;正陽關農場淮河水位26.53m,超警戒 水位3.03m、正南干渠水位23.24m,超警戒水位 0.74m。阜蒙農場在此之前已于7月3日1時蓄洪,全 場1.1萬畝作物、6743畝用材林、539畝杞柳、246畝 精養魚塘全部淹沒于4米深的水中,造成經濟損失 2711萬元。農場職工及家屬1051人執行蓄洪命令, 舍小家,顧大局,全部撤離到莊臺上,這是阜蒙農 場建場以來第12次蓄洪。7月3日14時壽縣劉帝圩破 堤蓄洪,正陽關農場二分場、第八養雞場淹沒,人 員被迫轉移;7月6日15時唐垛湖蓄洪,正陽關農場 唐垛湖分場土地淹沒、人員撤離;7月12日壽縣枸杞 圩漫堤,正陽關農場三分場被淹,人員轉移。至7月 12日止,正陽關農場因蓄洪及內澇經濟損失4287萬 元。東風湖農場、方邱湖農場、潘村湖農場已接到 準備蓄洪的命令,3個農場日夜組織人員和物資轉 移,到7月8日已轉移人口6053人。因淮河水位太高, 董峰湖2個排灌站全部停止對外排水,東風湖農場 7600畝莊稼全部泡在水中。7月10日凌晨3時30分, 焦崗湖農場一分場因鄉村破堤被淹,之后,二分場 全線漫堤,全場淹沒農田6000多畝,轉移人口2000 多人。7月10日11:40潘村湖農場正式接到明光市防 指的撤轉命令,要求人口24小時內迅速撤離。明光 市豐收圩潰破后,潘村湖農場及周邊鄉村防守的蘇 堤全線擋水,洪水已與堤頂持平,省防指緊急調動 解放軍5個連的兵力與農場職工、鄉村農民一起加高 蘇堤子埂和二道平臺,潘村湖農場3.23萬畝農田泡 在洪水之中。方邱湖農場下屬的方邱湖、花園湖兩 個分場,地處國家行洪區內,盡管花園湖分場人口 已全部轉移,但在正式蓄洪之前,方邱湖農場仍在 全力死保,工作相當艱難。7月12日,壽縣牛尾崗堤 全線漫堤,淹沒壽西湖農場農田58000多畝,該場 1991年后新建的兩大電站正在日夜對外排水,盡可 能減輕洪澇造成的損失。7月13日淮南農場窯河口水 位達22.6m,該場2.1萬畝農田受淹,7320畝絕收。 此外沿淮淮北的水家湖、馬廠湖、龍亢、夾溝、白 米山等農場雖不處于淮河抗洪第一線,但因短期高 強度降雨,均造成嚴重內澇。
據省農墾防汛抗旱指揮部介紹,今年6月22日入梅以 來,沿淮淮北普降大到暴雨,農墾系統位于沿淮的 14個農場因暴雨和堤壩潰破、行洪蓄洪造成3.8萬人 口、24萬畝農田受災,被迫轉移人口2.27萬人。毀 壞耕地4.1萬畝、倒塌房屋1846間,損壞房屋1.41萬 間,沖毀道路82.5公里,沖毀橋涵413座。至7月13 日止,14個農場因洪澇災害造成經濟損失2.4億元, 其中農業經濟損失1.45億元。
災情發生后,集團公司(農墾局)領導丁俊先、田 文俊、李卓民、劉超、王占廷先后深入抗洪第一 線,靠前指揮防汛抗洪和生產自救工作,其中副總 經理李卓民、王占廷一直駐點汛情嚴重的壽西湖、 正陽關、焦崗湖、東風湖四農場,坐鎮指揮防汛救 災工作。沿淮14個農場已投入抗災人數13249人、上 堤5895人,投入木材1091立米、黃沙1257立米、碎 石1277立米、草袋48.1萬條,及時排澇翻耕翻種 4800余畝。7月8日集團公司及時給阜蒙農場送去消 毒消炎藥品和部分資金。7月13日集團公司連夜租車 并派出工作人員將200頂救災帳篷送往焦崗湖、壽西 湖、正陽關、潘村湖四農場。
鑒于目前農墾嚴峻的防汛形勢,集團公司已下令沿 淮各農場,進一步增加抗洪力量,嚴防死守,準備 迎接淮河干流更大洪峰的到來。同時堅決服從省防 指的命令,做好蓄洪的各項準備工作。要求各農場 在蓄洪以前,繼續抓好在地作物的排澇、田間管理 和生產自救工作,爭取將洪澇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 低程度,各場要積極開拓生產自救門路,做好職工 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關心困難群眾的生活,安定 人心,克服困難,萬眾一心,團結奮戰,度過難 關,確保農墾經濟平穩發展。(農墾集團公司辦公 室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