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難忘的25個日日夜夜——大壙圩農場防汛抗洪取得決定性勝利
發布日期:2003-08-05 瀏覽次數:2769
農場人不會忘記,1991年,那個羊年的夏天,一場大水 以不可阻擋之勢逼近農場,農場人硬是靠“嚴防死守, 人在堤在”的堅強信念和沖天干勁將洪水擋在“場門” 之外。12年后,也是一個羊年,也是一個夏天,歷史演 繹了一場十分相似的畫面,一場更大的洪水再次肆虐農 場,威脅我們的家園。農場人再次以堅定的決心和豪邁 的氣概,與洪水頑強搏斗了20多天,再一次將洪水拒之 “門”外,譜寫了一曲撼天動地的“抗天之歌”。
㈠
這里有一組與老白塔河堤有關的數字:1991年老白塔河 最高水位9.45米,今年是9.48米。1991年老白塔河堤 從守到撤共17天,今年是25天。數字也許是枯燥的,但 枯燥的數字所折射出來的卻是十分感人的一幕幕。圩內 鄉村的老百姓都說,這次多虧農場領導決心大,農場人 干勁高,如果光指望我們農村人,那么壩子破100次都 不止了,農場人這次真是吃了大苦了。
㈡
6月29日以來,大壙圩農場普降暴雨,防汛形勢日趨嚴 峻。7月8日農場內澇剛剛排除,外河水位又持續攀升, 汛情十分嚴重。老白塔河堤全程12.5公里,呈半圓狀態 環繞農場。7月10水位高達9.48米,堤面溢水,堤身管 涌、滲水、塌方等現象頻頻發生,險情不斷。在這個半 圓里,任何一處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洶涌的洪水對圩內 幾萬畝農田及人民生命財產構成威脅。面對嚴峻形勢, 場防汛指揮部緊急動員全場職工,團結一心,全力以 赴,集中人力物力,嚴防死守,力保老白塔河10.00水 位不破堤。自7月8日開始,12.5公里的老白塔河大堤就 沒有安寧過、平靜過。各農業分場和場直機關組織的巡 堤隊每天24小時戰斗在大堤上,他們頂酷暑、冒高溫, 不怕蚊蟲叮咬,認真排查險情。各單位組織的搶險突擊 隊和圩內村隊群眾一起,承擔起突擊搶險及加固堤身險 段的任務。先后出動勞力8300人次,加固險段57處,封 堵險涵11座,共用去木樁1300余根、麻袋、化纖袋5萬 余條,砂石50多立方米。
7月15日下午3點多鐘,處于高水位浸泡的老白塔河橋灣 涵出現漏水,險情嚴重。場防汛指揮部沉著應對,科學 調度,有針對性提出除險加固方案,緊急調集農場各單 位搶險突擊隊及周邊農村村民近千人,奮力搶險,經過 1天1夜的緊張戰斗,險情得到及時控制。據了解,這次 搶險共投入人力4000多個勞動日,填放裝土麻袋及化纖 袋2萬余條。
㈢
關鍵時刻,領導是群眾的主心骨。場防汛指揮部指揮長 徐成銀、政委李家華、副指揮長施廣慶、李斌等同志每 天堅持深入防汛抗洪一線,靠前指揮,檢查指導全場防 汛抗洪工作。農場的汛情也深深牽動著集團公司領導的 心,引起了集團公司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切。從7月6日 至21日短短的15天內,集團公司先后有丁俊先書記、劉 超副總經理、李卓民副總經理等領導親臨我場檢查指導 防汛抗洪工作。同時,集團公司還委派由紀檢室主任許 起波、安徽農墾集團工程師汪兆才兩同志組成的防汛工作組坐 鎮我場指導防汛工作。集團公司領導的關心和重視,給 我場廣大干群以莫大的精神動力和鼓舞,為我們奪取防 汛抗洪最后勝利增添了信心和勇氣。
㈣
洪水考驗職工,職工的精神風貌在抗洪一線顯現。俗話 說,關鍵時刻見精神,困難時刻見真情。這次抗洪斗 爭,再次證明,我場有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 具有較強組織性和紀律性的職工隊伍。農業分場有不少 接近退休年齡的老職工,他們和年青人一樣,舍小家、 顧大家,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搶險大堤上。六分場組織的 女子搶險隊,巾幗不讓須眉,在橋灣涵搶險戰斗中,與 男職工一起挖、抬、搬、扛。場直單位組織的防汛突擊 隊,在抗洪搶險最危急時刻,在農場防汛人力嚴重不足 的情況下,一馬當先,較好地完成了糧食轉移、高郵湖 大堤清障巡堤、橋灣涵搶險等任務。承擔巡堤任務的干 部職工,白天冒著40多度的高溫,皮膚曬得象紫銅,夜 晚還要經受蚊蟲和毒蛇的叮咬,但他們全然不顧,毫無 怨言,成為大堤的守護神……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類似這樣的動人事例舉不勝 舉。正因為我們有這樣一支拉得出,打得響的隊伍,肆 虐的洪魔才再一次被我們踩在腳下。8月1日,老白塔河 水位已降至8.50米以下,低于保證水位0.50米,標志 著我場防汛抗洪斗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 (楊朝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