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在线字幕免费观看电视剧网,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pacopacomama熟女,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

安徽農墾改革,提升農業綜合效益

安徽農墾改革,提升農業綜合效益

發布日期:2016-10-10 瀏覽次數:3180

日前,在皖墾茶區的敬亭山茶場,有機茶園郁郁青青

近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推進墾區集團化和農場公司化。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在安徽農墾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建成一批穩定的良種生產基地和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基地,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能力和水平、農業綜合效益明顯提高。農墾改革,進入重要的窗口期。

以前農墾就是個小社會,除了承擔生產經營任務外,還承擔大量的社會職能。

——破除政企社不分舊體制,建立市場化經營管理體制

農墾作為農業戰線的 國家隊,憑借其集約化、規模化的優勢,一直扮演著農業系統領頭羊的角色。然而長期以來,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活、社會負擔過重等歷史積弊,嚴重制約著農墾事業發展。

以前農墾就是個小社會,除了承擔生產經營任務外,還承擔大量的社會職能,比如教育、醫療、交通、電訊、水電等。安徽農墾集團總經理劉超介紹,早期的國有農場由于政府職能不到位,農墾企業承擔了許多本應由政府承擔的社會性、行政性職能,這種政企社不分的狀況成為沉重的歷史包袱,阻礙著農墾經濟的發展。

據了解,安徽農墾近年來絕大部分的社會職能已經移交給地方政府,目前剩下的是社區管理工作,僅此一項每年非經營性支出就達6000萬元。下一步將通過內部分離、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一次性改革到位。

改革要有破有立,破就是要破除長期存在政企社不分的舊體制,立就是要建立市場化的農墾經營管理體制。劉超表示,《實施意見》為安徽農墾改革指明了方向。未來安徽農墾將堅持市場化方向、企業化運作,深化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和資源資產資本化改革,推進政企分開、社企分開,確立國有農場的市場主體地位,著力提高企業經營能力和盈利水平,將安徽農墾打造成現代農業企業航母。 把社區管理與農場經營主業分開后,農場公司化改造將是農墾改革的重點。公司化改造要改變過去政企社不分的局面,構建以資本為紐帶的現代管理制度,實現從管資產管資本的轉變。

安徽農墾現擁有土地近100萬畝,其中耕地45萬畝,農茶果場20個,在職職工2.71萬人。近年來,通過不斷創新經營模式,提升市場化運營水平,積極探索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和資源資產資本化改革。目前已在龍亢農場、淮南農場、水家湖農場開展公司化改造試點;重新整合全省20個農場,組建了皖墾種業、皖墾茶業等8大專業化公司,提升產業集中度和農場公司經營能力;建立農機、農資、農技等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和以安全優質高效農產品為主的產、供、銷一體化經營。 2015年農墾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6.7億元,利潤總額2.51億元。

小麥作為普通商品糧價格最多賣到1.18/斤,而種子可以賣到近2/斤,從商品糧到商品種子,農業效益大幅提高。

——發展高效特色農業,提高農業的質量和效益

秋日的敬亭山麓滿眼蒼翠,一壟壟茶樹宛如綠帶纏繞山間,錯落有致。 922,記者來到皖墾茶區的敬亭山茶場,與正在茶園里剪枝、鋤草的職工潘長根攀談了起來。

以前自己種土茶,畝產不過20斤,每斤售價一二十元,這幾年在茶場的統一安排下,我們種上了有機茶,畝產高達七八十斤,每斤價格能賣到五六十元,去年每畝地收入5000元。 潘長根欣喜地告訴記者,種植有機茶不僅產量高,而且效益好,他承包茶場的30畝茶園,扣除成本每年凈賺七八萬元,效益可觀。

通過改種有機茶調整種植結構,發展高效特色農業,提高了農業的質量和效益。皖墾茶業集團董事長張國祥介紹,為探路農場公司化改革,2010年以皖墾茶區的敬亭山、十字鋪、祠山崗、九連山等4個茶場為基礎,成立了皖墾茶業集團,通過重點建設 敬亭綠雪茶葉原產地、大力發展綠色苗木、大棚蔬菜等特色產業,不斷提高產業效益,增加職工收入。

如何抓住改革機遇期,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將農場改造成真正的公司,通過體制創新激活生產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至關重要。劉超介紹,農墾集團重點抓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做農民做不了的事。目前墾區發展高效農業近10萬畝,主打綠色、安全農產品,產品包括草莓、蔬菜、酥梨、茶葉等,實現了質量追溯,大大提高產品附加值。

皖墾種業也是較早進行 農場公司化改革的農墾企業,2011年,安徽農墾在整合原有種業資源的基礎上,引進戰略投資者成立股份公司,企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小麥作為普通商品糧價格最多賣到1.18/斤,而我們的種子可以賣到近2/斤,從商品糧到商品種子,農業的效益大幅提高。皖墾種業副總經理楊奎介紹,公司一手抓生產經營,一手抓科研育種,近年來年均投入約700萬元用于小麥良種培育。農墾現有23萬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年產小麥2億多斤,其中種子糧1.8億斤,年均產值3億元以上,小麥種子市場占有率多年穩居全省首位。

耕種收農機全程服務,農藥化肥直接送到田邊,訂單式生產收上來的糧食不愁賣,農墾的社會化服務讓咱種糧更有底氣。

——農服平臺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由生產經營型向經營服務型轉變

金秋時節,龍亢農場一片豐收景象。農場職工王國立站在田間,望著農服公司的大型收割機在收割自家的玉米,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今年午季小麥畝產500,秋季水稻預計畝產公斤800,加上政府的各種補貼,全年收益在公斤100萬元沒問題。 王國立欣喜地告訴記者,自己承包經營了3000多畝耕地,之所以舉重若輕,主要得益于農墾農服公司優質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耕種收農機全程服務,農藥化肥直接送到田邊,一對一的農技指導深入田間,訂單式生產收上來的糧食不愁賣……農墾的社會化服務讓咱種糧更有底氣。 

讓老王贊不絕口的社會化服務平臺,正是近年來安徽農墾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探索。

2015年初,安徽農墾在整合系統內農服資源,成立了省級農業服務公司,積極向農村提供 菜單式社會化有償服務,從農機、農技、農資服務到保險、資金、收購、烘干、倉儲提供全產業鏈服務,打造產前、產中、產后全程一體化服務體系,帶動墾區農業由生產經營型向經營服務型轉變。

農服平臺為農戶種田提供了全方位的社會化保障。 安徽農墾集團農水科技處處長李運濤介紹,服務送到田間地頭,覆蓋了生產全過程;產品全部回收,不愁銷路;農資供應全程賒銷,大大降低投資壓力;此外,農服公司還為農戶辦理各類農業保險,大大提高了災害賠付標準。截至目前,已有來自全省500余名農業經營大戶與農服公司簽訂了服務協議,其核心訂單服務面積已達50萬畝,輻射面積達100萬畝。

經過幾年的探索,安徽農墾農服經營全面實現了盈利,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通過農服平臺,創新了農場的經營方式,放大了國有經濟效應。李運濤介紹,未來幾年,墾區農業社會化服務作業覆蓋率將達到80%以上,走出去服務作業面積達到50萬畝以上,畝均農業綜合服務收入800元以上、效益80元的目標。(安徽日報2016101009,記者范克龍、蔣明,通訊員鮑廣云)

關注安徽農墾官方微信平臺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