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墾:“農服”加快現代農業步伐
發布日期:2016-10-11 瀏覽次數:2922
金秋十月,皖北大地處處是碩果累累景象。
龍亢農場職工王國立正彎腰撫弄著低垂的稻穗,眼前這一望無際、微風中沙沙作響的金色稻浪,讓他內心涌動著陣陣喜悅。
“午季小麥畝均產量
“是農服公司給我撐了腰、壯了膽!”勤勞肯干的王國立,在農服公司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331”模式中看到了經營農業的可靠商機,他巧妙地依托農服商業農險的引入,盡情享受著專項農業貸款的支持,優質高效低價的農資直接到田邊,一對一的農技指導深入田間,種子訂單生產和農產品的回收,合同化、菜單式、保姆式的服務,讓他有膽有識地一再擴大承包面積。
幾年來,像王國立一樣,一大批農民借助農墾農業服務平臺變身種植大戶,成為農耕職業的弄潮兒。這是安徽農墾現代農業發展帶來的嶄新變化。
過去的五年,安徽農墾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和農墾的種業、類金融業、房地產業共同支撐起了農墾經濟大廈,綜合實力和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升,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實現了“倍增”。2015年農墾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6.7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利潤總額2.51億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長19.5%;職均收入31818元,是“十一五”末的1.85倍,年均增長13.1%;資產總額324億元,其中凈資產258.4億元。“十二五”期間農墾集團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達230%,平均每年保值增值率118%,連續四年在省屬企業經營業績年度考核中獲得A級企業,被省國資委授予“業績優秀企業獎”稱號,2012年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為了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安徽農墾創新經營體系,從“十二五”開始,著力建設以農機服務、農資服務、農藝服務、農產品營銷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產前、產中、產后全程一體化服務體系平臺建設,以此帶動墾區農業由生產經營型向經營服務型轉變。安徽農墾集團先后制訂出臺了“農服一體化”的具體實施方案和細則。要求各農場以混合所有制、專業合作聯社、農場國有公司等多種形式,組建農機、農資、農技等農業社會化全程一體化公司,把農機作業體系、生產資料供應體系、技術服務體系、農產品銷售服務體系整合起來,把農墾農業服務資源與社會農業服務資源統籌起來,加強與農墾系統之外的一些農業技術服務公司合作,積極推進以電子商務平臺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集團化建設。按照線上線下的組合方式,線上主要是服務資源統一調配、作業標準制定、作業信息收集等,線下主要是服務作業,完善服務機制,堅持立足農墾、輻射周邊、服務全省,在服務經營好墾區農業的同時,積極向農村提供“菜單式”社會化有償服務,同時設定了“
2013年龍亢農場率先成立了安徽農墾龍亢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明確服務區域、服務面積、服務內容、服務標準、完成時限、收費標準等,區域內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順利開展。到目前,淮南農場、大壙圩農場、正陽關農場、華陽河農場等有條件的農場先后以國有資產股份制運營的模式,組建了混合所有制經營性服務公司。經過幾年的探索,各農場的農服經營全面實現了盈利。在此基礎上,2015年初,安徽農墾集團積極整合系統內農服資源,發起創立了安徽農墾占比45%的安徽省農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成為國內第一家以農墾為主導、以農服為主營的省級現代農業服務商。
安徽農服公司創立伊始便制訂了一套完整的規避3個風險(自然風險、經營責任風險、農業市場風險)、做好3項服務(資金服務、技術服務、烘干倉儲服務)、建立1支隊伍(社會化服務經紀人隊伍)的“331”服務模式,同時與各農場農服公司資源共享,聯手協作,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懷遠縣、穎上縣、鳳臺、滁州南譙區等多縣區政府農業主管部門領導先后對安徽農服公司進行考察調研,洽商合作與服務事宜,農業經紀人們更是紛至沓來,到目前已有來自全省的500余名農業經營大戶與公司簽訂了服務協議,2016年農服公司的核心訂單服務面積已達50萬畝,輻射面積突破了100萬畝。
優質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使墾區現代農業引領示范作用更加凸顯,優質高產栽培、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標準化種養、全程機械化、高效節水灌溉等一大批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墾區內外普遍得到了推廣應用,農業科技對墾區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2.1%。(安徽工人日報
- 上一篇:安徽農墾改革,提升農業綜合效益
- 下一篇:劉超會見省畜牧獸醫局局長董衛星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