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農場:小蘑菇孕育大產業
發布日期:2017-02-20 瀏覽次數:3168
近幾年,每到春節前后,淮河兩岸雙孢菇普遍進入休棚期,而安徽農墾淮南農場運澤合作社的120棚雙孢菇,卻是一茬接一茬萌發、成長、收獲,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來此排起長龍、等待進貨。這一派繁榮場景,得益于該合作社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創新生產經營模式,探索出雙孢菇反季節種植新技術,使原本在春、秋季生長的雙孢菇冬季也能出菇,大量供應春節市場,“生產淡季”變成了“銷售旺季”,滿足了市場需求,提高了種植效益。
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運澤合作社園區已初具規模,占地面積達兩百多畝,建成磚混溫室120座,生產面積14萬平米,現有社員74人,輻射帶動周邊農戶近200人就業。注冊了“菌潤”、“中益”兩個商標,通過了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定,榮獲安徽省農業科技示范園、民營科技企業、示范家庭農場和淮南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名牌農產品、著名商標等稱號,充分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和輻射帶動效應。小蘑菇孕育出大產業。
運澤合作社每年處理秸稈3000噸,相當于萬畝稻田的秸稈;年用干牛糞2000噸,相當于2000頭奶牛年排泄總量;年產雙孢菇350多萬公斤、有機肥1萬余噸,總產值3000多萬元,純利潤480多萬元,在提升農業質量效益上實現了新突破。
運澤合作社把推廣農業先進技術作為自身科技成果轉化的原動力,與安徽省農科院、安徽農大、安徽財大等科研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加強新品研發;憑借多年種植經驗,制定了沿淮雙孢菇種植技術規范標準,榮獲淮南市2013年度科技進步三等獎,2016年升格為安徽省地方標準;經常請進業內專家到菇房講授種植、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要領;堅持“規范化、標準化、品牌化”經營理念,推行供應菌種、組織輔料、技術標準、防治病蟲害、銷售成菇“五統一”,強化了產品操作規范和質量安全管理;經常組織合作社員及農場職工、周邊農戶,到各地參觀學習雙孢菇工廠化生產先進經驗,開拓了新思維和新視野。
為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運澤合作社開發了食用菌罐頭、烘干產品、家庭體驗采摘籃等。由于產品質量穩定可靠,得到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市場消費者的廣泛認可,與大型蔬菜批發市場經銷商簽下了長期供貨合同,產品供不應求。
新春伊始,運澤合作社定下新目標,爭創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名牌農產品和著名商標,按照“合作社+協會+農戶”模式,瞄準市場需求,利用自身技術、品牌、營銷等優勢,無償向農場職工和周邊菇農傳授技術,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社會化服務,助力增收致富,力爭在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促進蘑菇產業化發展上再立新功!(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