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對糧食市場的沖擊將在明年顯現
發布日期:2002-11-18 瀏覽次數:3548
今年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一年,預計今年全年
我國進口糧食只能實現TRQ總量的8%-1
0%,進口糧對國內糧食市場的沖擊將不會太大,
我國糧食外貿形勢好于預期。但業內專家認為,這
只是一個“特例”,是國內國際的一些特殊情況造
成的,隨著這些特殊情況的變化,2003年我國
糧食進口量將會增加,入世對我國糧食市場的沖擊
將會顯現。+
日前在九江南方糧食批發市場開業慶典上,國家糧
食局專家顧問、中國糧食經濟學會駐會研究員李思
恒教授認為,業內曾普遍對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承
諾的2002年三種主要糧食品種(小麥、玉米、
大米)“關稅配額管理”(TRQ)準入量183
0.8萬噸這個數字表示擔心,但由于TRQ為理
論市場準入量,不是必須進口量,能否實現取決于
國內需求和價格水平。+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美國農業部和我國國家統計
局10月份的預測信息,我國小麥2002年TR
Q準入量雖為846.8萬噸,但1-8月份只進
口49.8萬噸,預計全年最多可能進口100萬
噸;而1-8月份出口已達53.7萬噸,預計全
年將為60萬-100萬噸。1-8月份我國玉米
進口量為7000噸,全年最多可能為20萬噸,
僅為TRQ的3.4%;而同期出口已達617萬
噸,預計全年可達950萬噸。1-8月份我國進
口大米14.7萬噸,預計全年可能進口30萬-
60萬噸,實現TRQ的7.5%-15%;1-
8月份已出口101萬噸,預計全年可出口200
萬噸。未列入TRQ的大豆,多年來均需大量進
口,2001年進口量達1394萬噸,今年1-
8月份則為670萬噸,預計全年進口量最多為1
100萬噸。+
李思恒分析認為,入世首年我國糧食市場受到的沖
擊較小的主要原因在于,今年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
的糧食因災大減產,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全面上漲,
而我國糧食略有增產,特別是優質小麥增產較多,
國內糧價在低位運行。聯合國糧農組織與美國農業
部10月份的預測信息表明,2002年世界糧食
總產為20.03億噸,比上年減少2.5%,其
中小麥、稻谷已是連續5年減產。我國國家統計局
10月16日公布的信息則是,今年我國糧食總產
為40200萬噸,比上年增長1.4%,屬恢復
性小幅增收,加上今年陳糧拍賣、儲備糧輪換等活
動較多,增加了市場的供給量,使國際市場糧食因
沒有價格優勢而難以進入我國市場。+
同時,我國還充分發揮了運距短、運費少、外運輪
噸位小、便于在小港卸貨的優勢,積極搶占糧食出
口大國因減產留下的國際市場空隙。如我國今年出
口的玉米就多運往韓國、馬來西亞、印尼、日本和
朝鮮等國。+
據分析,形成這一態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
我國在世貿規則允許的范圍內采取了適當的措施,
緩解了國際糧食市場對國內糧食市場的沖擊:一是
加強對TRQ的宏觀管理和合法調控,利用TRQ
只是理論市場準入量的規則,嚴格掌握糧食進口;
二是對進口轉基因農產品采取寬嚴適度的“安全評
價”、“進口安全”和“標識制度”的有效管理,
如對轉基因大豆、玉米和菜籽等的管理;三是運用
給予發展中國家的條款進行運費補貼,如免征鐵路
建設基金、降低部分鐵路運輸環節收費等;四是一
方面對出口大米、小麥、玉米和豆粕免征13%的
增值稅,另一方面又加強對進口糧食和飼料的檢
驗、檢疫管理,有效地保護了出口,抑制了進口。
+
但是,2002年我國糧食外貿形勢好于預計只是
一個特例。李思恒教授預測,國際糧價上升較多,
將刺激增產,以及隨著2003年災情的減輕,國
際糧價可能回落等情況將使我國糧食外貿形勢及國
內的糧食市場發生變化,特別是美國新農業法20
02年5月公布以后,大量增加了對糧食等農產品
的補貼,其政策效應將在2003年及以后年份充
分顯現,美國糧食產量、出口量將會快速增長。因
此,2003年我國TRQ準入量實現比重將會比
2002年有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