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乘勢而上 再創佳績
發布日期:2003-01-08 瀏覽次數:3868
農墾系統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一個獨特的組成 部分。從所有制性質看,它長期以國有經濟為主 體;從產業特性看,它又屬于農業和農村經濟范 疇。在加速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和農業農村發展進入 新階段的形勢下,國有經濟面臨的各種矛盾和農業 農村經濟面臨的各種問題,在農墾系統都存在,而 且這些矛盾和問題交織在一起,解決起來十分困 難。同時,農墾企業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社會性特 征,不僅要發展經濟,追求利潤增長,上繳國家稅 收,還要承擔辦社會管社會的職責,除了各級財政 給予一定的補助外,企業自身每年還要負擔60多億 元的社會性支出。另外,農墾經濟的發展面臨巨大 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由于農業在經濟中占有較 大比重,受自然條件變化的影響很大,近年來每年 因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都在50億元以上,有的年份 高達近100億元;由于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和市場競爭 的日趨激烈,農墾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面臨重重困 難。可以說,農墾系統大幅度扭虧增盈,是在克服 了自身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分擔了國家的困 難、戰勝了來自國內外市場和自然界的種種風險的 情況下取得的,著實來之不易,難能可貴。+ 面對困難局面,農墾系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 時俱進,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 向,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 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 職工生活水平為目的,大力推進體制創新和產業升 級,發揮優勢,突出特色,“臥薪嘗膽”,埋頭苦 干,終于扭轉了困難局面。+ 黨的十六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了戰略部署。 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農墾 系統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一部分,全面建設小康 社會的任務十分繁重。從農墾誕生的那天起,黨中 央就賦予了它以先進生產力為農民提供示范、帶動 農村經濟發展的重任。實踐證明,農墾未辱使命。 在我國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歷史進程中,農 墾的歷史定位決定了它不僅應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 會中總體上走在農村前列,而且應該為周邊農村特 別是邊遠落后地區農村的全面小康建設作出示范, 發揮帶動作用。因此,從新形勢的要求看,農墾實 現大幅度扭虧為盈,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新 起點,一個良好開端。+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農墾系統決不能有絲毫的自 滿和懈怠,相反要有緊迫感和憂患意識,要緊緊圍 繞全面建設農墾小康社會的總目標,用扎實的工 作,去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資料來源:農業部農墾宣傳文化中心提供
注:該文以《“國家隊”的新起點(農村隨筆)》 的題目刊登在《人民日報》2003年01月06日第十五 版。
- 上一篇:安徽農墾集團:安徽農墾:為業主構筑夢想家
- 下一篇:中國農業調整的目標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