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轉制促進天津農墾全面發展
發布日期:2002-12-30 瀏覽次數:3763
——多元化經濟發展程度有了明顯的提高。合資企 業對整個農墾經濟的支撐和拉動作用日益明顯,使 得五年來整個墾區經濟能夠持續快速發展。《天津 日報》專門以“跨越:一步一重天”為題,對天津 農墾外向型經濟發展之路進行了報道,的確天津農 墾經濟的發展得益于合資企業的成長,五年來共吸 引外資2700萬美元,占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吸引外資 總額的30%%。對產業結構調整和所有制結構優化具有 促進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國有單一成份的所有制結 構,目前純國有獨資企業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僅占 28.9%%。外向型經濟全面激活了天津農墾經濟,特別 是這些企業的商譽等巨大的無形資產給天津農墾集 團帶來了極高的名牌效應,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市 場,還銷往海外,五年共完成外貿出口額6.8億元人 民幣。+
——五業并舉、兩輪驅動的產業發展框架有了明顯 的增強。本著抓大放小、扶優扶強的原則,認真規 劃乳業、葡萄酒業、精品農業、房地產業、都市服 務商貿業五個主導骨干產業,著力突出乳業和葡萄 酒業的帶動作用。五年來基本按照五個主導產業的 發展框架,努力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加大產 業結構的調整步伐,乳業實現由干乳制品主導到液 態乳制品主導的轉向,葡萄酒業實現由干白葡萄酒 主導到干紅葡萄酒主導的轉向,農業實現由糧、 菜、果大路產品主導到花卉、草坪、特種養殖特色 精品的轉向,房地產開發實現由單點發展到多點聯 合開發的轉向,商貿業實現由全面出擊、多點布 局、總量擴張到收縮戰線、調整結構、提高質量的 轉向。整個天津農墾經濟發展具備了產業框架的確 定性和組織實施的穩定性特點,五年來圍繞主導產 業新上了一批項目,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7 億元。隨著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市場向骨干龍頭 集中、效益向名牌產品集中的“三集中”過程,不 斷造就出一批在農墾、在天津、甚至在全國有較大 名氣的企業,形成以王朝為主的酒飲業支柱,以海 河乳業和帕瑪拉特為主的乳業支柱,以紅港草坪、 金地養殖為主的精品農業支柱,以殼牌、宏發超 市、亞太大廈、出租車、大亞旅行社為主的商貿服 務業支柱,以雙林為主的房地產業支柱等一批代表 天津農墾水平的產業和行業支柱,同時盤活土地資 源,五年來有較大的突破,激活了地產開發業。這 些產業和行業支柱的塑造凝聚著幾代天津農墾人的 心血,必將為天津農墾新世紀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 礎。
——改革創新的步伐有了明顯的加快。一是獲得了 天津市政府支持的重點大型企業集團扶持的優惠政 策,在投資審批權、股票上市、兼并重組、所得稅 返還、土地出讓、技術改造、生產要素指標、進出 口配額等方面享有許多優惠政策。二是充實調整核 心層,將一些優良資產充實到集團總公司,使集團 總公司擁有的凈資產量占全系統的16.4%%。三是兼并 破產一批虧損企業。先后對紅光鋼窗廠、汽水廠、 杏林食品廠、大通公司、塘沽農場所屬6個企業、紅 旗鋼窗廠、物資公司、紅旗淀粉廠等企業實行破 產,豁免債務8100多萬元,有效地改善了企業債務 狀況。四是職能剝離和身份置換工作有了進展。根 據全市改革的進程,先后剝離了企業辦醫院、辦派 出所等社會負擔,正在協商解決辦學校、辦居委會 的負擔,企業負擔明顯減輕。職工身份置換工作進 展明顯,籌集職工身份置換的成本3540多萬元,使 職工平均人數由1997年的15753人減少到2001年的 10695人,為有效遏制虧損和企業輕裝前進創造了條 件。五是調整優化債務結構,采取多種辦法減輕企 業債務,資產總額由1997年的17.3億元增加到2001 年的21.8億元,增加26%%;所有者權益由1997年的 5.9億元增加到2001年的9.8億元,增加66%%;資產負 債率由1997年的65.9%%減至2001年的55%%,降低10個 百分點。六是從發展手段上實現了向資本運營的跨 越,王朝加盟紅籌股“天津發展”在香港上市,吸 引組織更多的社會資金,投資興建天陽榨汁公司、 海河乳業公司等新項目,依靠資本運營實現了企業 的擴張。七是土地資源資本化運作有了新的突破。 通過聯合開發的方式,進一步盤活了天津農墾系統 現有的存量土地資產,保稅區、開發區、高科技園 區、順馳房地產公司等單位的合作開發,使得全系 統房地產開發迅猛發展,五年累計施工房屋面積55 萬平方米。+
——科技興墾的作用有了明顯的發揮。五年來科技 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更加顯現出來,圍繞奶牛飼 養、草坪、水產養殖、葡萄酒、秸稈飼料、良種繁 育、節水果園等主導產業組織實施了18項部市級科 技項目、40項總公司科技項目,累計爭取項目經費 近400萬元。五年來共榮獲部市級科技進步獎11項, 其中高檔干紅葡萄酒釀造技術與原料設備保障體系 的研制開發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五年來圍繞 奶牛工廠化飼養、提高奶牛繁殖率技術、乳品開 發、奶牛營養需求補給、節水型草坪等關鍵生產技 術先后引進六批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專家開展 專題性的技術培訓。五年來加大了教育培訓的力 度,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5000人次,干部職 工崗位培訓3.5萬人次,參加各種層次的學歷教育 70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天津農墾從業人員的素質。 +
——整體工作的擺布與協調有了明顯的進展。五年 來天津農墾的各項工作在注重抓結構調整、對外開 放、技術進步等大事之外,在整體工作擺布上注意 做到“四個并重”:一是扶持閃光點與制止出血點 并重,既抓了業績突出、形象良好的優良企業的扶 優扶強,又抓了虧損企業、困難企業的清理整頓, 實行關停并轉破,堅決淘汰落后企業,力爭減少虧 損源。二是經濟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并重,既抓了 五個主導產業發展為中心的經濟建設,又抓了內提 素質、外塑形象的精神文明建設,為經濟建設起到 了提神鼓勁和服務保證作用。三是內部運作與外部 支持并重,在狠抓內部運作的同時,注意外部聯 絡、爭取支持的工作,努力創造天津農墾事業受支 持、受關注、受鼓舞的主動向上的環境氛圍。四是 發展與穩定并重,工作中注意正確處理發展與穩定 的關系,做到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同職工群眾 的承受程度相適應,高度重視穩定工作,以進一步 調動職工群眾關注改革、參與改革、支持改革的積 極性。五年來,天津農墾的點滴發展凝聚了方方面 面的關懷與呵護,我們沒有理由為昨天的輝煌而驕 傲,面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體制、社會主義現 代化建設的新征程、加入WTO的新挑戰,必須更加徹 底地完成集團轉制的整體運作,通過各項工作、各 種環節、各項措施,推動新體制的建立和健康運 行。堅持以現代企業制度為方向,進一步走專業 化、集約化、產業化的路子,發揮資源優勢,按照 五業并舉、兩輪驅動的產業發展構思,不斷調整優 化經濟結構,突出支柱產業和優勢企業的發展,努 力塑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把天津農墾的改革與發展 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杜玉祥 (作者單位:天津市農墾集團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