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團29團機械化帶動效益增
發布日期:2002-12-17 瀏覽次數:3729
一臺采棉機相當于700個農工一天采拾棉花的工
作量,一次采凈率達到96%以上;一臺激光平地
儀的工作效率相當于7臺鐵牛拖拉機一天的作業
量……新疆兵團29團農業機械化的改革,更顯示
出了農業機械化耕作的優越性。+
29團建團一開始,就開始用機械化逐步代替坎土
曼、鋤頭、鐮刀進行生產。到了2001年,29
團將耕作技術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投資96萬元從
美國進口了6套激光平地儀,從而使水稻格田平地
平均高低誤差不超過2厘米、每畝節水40立方
米,平均畝增產水稻58公斤。格田從3-5畝擴
大到了15-20畝,提高土地利用率1.2個百
分點。+
此外,為提高耕作質量,29團還從法國購買了1
3臺撒肥機,購置了5臺氣吸式精量播種機,購置
了與大型翻轉犁相配套的13套國產合墑器,使棉
花播種班次達到了100-120畝,每穴兩粒種
子達到75%,一穴一粒種子達到20%,年節約
棉種16萬多公斤,為棉農節約種子開支56萬多
元。+
由于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力地促進了團場經
濟跨越式的發展,2001年團場實現社會總產值
3.7億元,上交利稅總額1168.9萬元,實
現利潤1230萬元。+
團長王志軍介紹說:"農業團場必須發揮大農業機械
化的優勢,它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方向。今后
對先進農業機械還要有計劃地引進。"
加強農機人員的培訓管理,是發展大農業機械的關
鍵。除了業務能力要達到一定水平,團場還從農機
人員的思想素質抓起,農機人員不誤農時、作業進
度、質量及服務態度和不講吃喝達到五個滿意的,
承包戶方才可在作業單上簽字結算作業費用。+
29團副團長楊雄說:改革越深入,團場的大農業
機械化越是要抓而不放,抓而從嚴,盡量減輕農工
的負擔,對農機作業費用,實行"五公開"、"六上
墻"。+
2002年,29團水稻、棉花的機械化程度高達
92.64%和86.9%,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
89.62%,農機管理化連隊達100%,標準
化機組154個,先后被國家、自治區和兵團評為
農機管理標準化團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