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農場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發布日期:2002-10-31 瀏覽次數:4246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省農場系統的廣大干部職 工,發揚“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農墾精神,解 放思想,與時俱進,銳意進取,無私奉獻,取得了 十分可喜的成就。
(一)組織體系逐步健全。1992年,為了加強對全省 國有農場工作的組織領導,省委、省政府在省農業 廳內設置農場管理局,承擔全省國有農場的組織管 理職能。1996年12月,省編委專門行文批復我廳農 場管理局長可按副廳級高配。各市州縣政府也加強 對農場工作的組織領導,在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 內設置了農場管理機構,落實了一定數量的人員負 責農場管理工作。對省、市、縣屬農場,根據企業 性農墾場和事業性良原種場的實際,按照國家對企 業法人和事業法人的管理規定,實行了相應的管理 辦法。目前,一個以省為主導,市(州)縣為主 體,農場為基礎,農墾場和良(原)種場為類別的 分級分類管理的組織體系已經形成。實踐證明,具 有四川特色的農場組織體系,不但適應了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要求,還有力地支持了農場的 改革發展。
(二)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一是農場資產總額增加。 2001年(下同)全系統資產總額達到14億多元,比 1988年(下同)增加9.61億元,增長2倍多,年均增 長9.3%%。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率高達218%%。二是國 民生產總值大幅度增加,全系統實現民國民生產總 值1.76億元,增加1.21億元,增長兩倍多,年均增 長9.4%%。三是扭虧增盈顯著。13年來,全系統累計 實現盈利6145萬元,扣除虧損后凈盈利2170萬元。 四是科學技術進步明顯。優質良棉高產配套栽培技 術、高產奶牛飼養技術、優質牦牛改良技術、名優 茶及新品種開發技術、優質種苗繁殖技術、集約化 流水養殖技術、旱作節水等高新技術在全省農業中 處于領先水平。乳制品精深加工配套技術、液氮容 器生產技術、名優酒釀制技術、鐵合金冶煉環保技 術在省內同行業處于前矛。科技貢獻率達41%%,提高 近一倍。五是職工素質提高。通過專業培訓、學歷 教育和引進專業人才,提高了職工整體素質,全系 統有各類科技人員2517人,占職工總數的7%%。+ (三)農場對國家社會貢獻增加。13年來,全系統累 計上繳各種稅金2.12億元,年均繳稅1628萬元。僅 2001年全系統就繳納各種稅收1957萬元,而各級政 府安排給農場的全部投資僅1287萬元,投入產出比 為1:1.52,投資回報率高。農場經濟健康發展,不 但為國家社會做出了貢獻,更為促進民族團結,維 護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在我省的64個 國家及省定的貧困縣中的72個農場,以及涼山、阿 壩、甘孜三個州的37個牧場,所作的貢獻更大。一 方面,他們用自身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帶動影響 了農場周邊農村的發展,“農場安,周邊寧”也成 為不爭的事實。另方面,農場通過自身的優勢,向 周邊的農牧民提供優良種子、種苗、種畜及配套技 術和市場商品信息,引導和幫助農牧民發展商品生 產,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團結,確保了農場及周邊農 村的社會穩定。
(四)職工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經過全系統干部職工 的不斷努力,農場職工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農場 精神面貌大為改觀。一是職工收入逐年增加。2001 年,全系統職工收入達到5255元,比1988年的1255 元增加4030元,增加3倍多,年均增長11.6%%。二是 社會保險體系逐步完善。2001年,全系統參加養老 保險的人數達到1.5萬多人,占應保人數的71%%,三 是做到物質精神文委政府要以江總書記這一號召, 作為發揮農場在縣域經濟發展中作用的指導思想, 高度重視農場工作,把農場工作納入縣域經濟發展 的重要議事日程,幫助農場解決好改革發展中的具 體困難和問題,尤其要從農場承擔的經濟、政治、 社會三大任務的實際出發,切實加強對農場工作的 領導。農場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好職責,加強調查 研究,搞好行業管理和服務,在縣域經濟中發揮好 示范帶動作用。+ (二)創造條件,優化農場工作的外部環境
在新的歷史時期,要使農場改革得到深化,經濟得 到發展,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發揮好農場示范帶 動作用,各級政府必須為農場創造一個寬松優越、 有利于發展的外部環境。一是對農場所需的發展投 資項目,各級都要加大傾斜扶持力度,尤其是承擔 社會公益性服務職能的農場,財政支持力度要高于 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二是對歷史遺留的債務重的 問題,應采取三個一點(政府財政補助一點,存量 資產盤活彌補一點,產權置換一點)的辦法解決。 三是對社保成本高的問題,采取政府財政補助一 點,解困資金安排一點,農場和職工個人出一點的 辦法來解決。四是按照國稅總局財稅(97)49號和 75號文件精神,對良原種場、貧困縣農(牧)場, 酌情免征企業所得稅。對貧困地區的專業茶果場酌 情免征特產稅。要按照省委川委發(2002)16號文件 的要求,在稅費改革中不增加農場負擔。對攤派給 農場的負擔要堅決取締。五是對農場(包括農業生 產科研教學用地)土地確權時,要減免確權費用。 六是對農場土地收益地方留成部份,應留給農場, 用于改革成本和發展經濟。七是為確保農場國有資 產保值增值,增強農場主管部門和農場責任,應將 農場資產委托給農場主管部門或農場經營。八是各 級各部門都要充分尊重農場的自主權,保護農場和 職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占。+ (三)突出要務,狠抓農場經濟發展
要全面落實江總書記“5.31”重要講話精神,突出 第一要務,狠抓經濟發展。首先要大力推進科技進 步。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 化,大幅度提高科技進步在農場經濟發展中的貢獻 份額。其次要積極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努力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一產業要大力發展奶、種、 果、茶、花、菜、畜禽和南亞熱作產業。二產業要 加快發展以農副產品加工業為重點的產業。三產業 要突出發展農產品流通,旅游休閑產業。第三,要 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要不斷完善“以場 帶鄉,以場帶戶的產業化經營機制,通過利益聯結 或資產重組,達到農場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第 四,要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要在領導精力、規 劃編制、產業政策和工作措施等方面多下功夫,把 農產品加工業建成具有農場優勢和地方特色的大產 業。第五,要加強七大體系建設。加強良種繁育體 系、技術服務體系、產品質量體系、市場營銷體 系、信息傳輸體系、人才開發體系和管理體系建 設,是農場在縣域經濟作用發揮得好壞的關鍵,務 必抓緊抓實。第六,要努力擴大對外開放。加強WTO 規則的學習,熟悉經濟全球化的游戲規則。同時, 要走出國門,了解世界,開擴視野、拓展思路。要 利用農場產品優勢,積極擴大出口,開辟國際市 場。積極引進外資外智,搞好招商引資,加快經濟 發展。
(四)與時俱進,推動體制機制科技人才管理創新
新階段的農場工作,應與時俱進,在體制、機制、 科技、人才和管理創新上下功夫。通過創新,不斷 推動農場經濟的全面發展。五大創新中,體制創新 是核心,機制創新是重點,人才創新是動力,科技 創新是源泉,管理創新是關鍵。體制創新,對農墾 企業和自收自支事業性農場,要以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并存,實現產權制度多元化,推動投資 結構多元化,最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承擔社會公 共職能的良原種場,要加強對職工、農民、農業的 服務,確保一方平安的職能,財政投入要逐年增 加。機制創新,關鍵是突破計劃經濟的人事勞動分 配制度,創建具有生機與活力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 的三項制度,調動職工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 科技創新,要解決好科技成果開發轉化、科研推廣 機制、服務網絡和生產經營第一線的技術難題,產 品和產業升級換代,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開 發應用等方面的重大問題。人才創新,要解決好經 營管理者、科技人才開發使用、骨干職工隊伍建設 三大問題,創造一個人才脫穎而出,充滿生機活力 的用人機制,為農場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管理創新,要做到依法行政,以德行政,強化服 務,充分尊重農場和職工自主權,為農場改革發展 保駕護航,讓農場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充分發揮示范 帶動作用,實現農場和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省 農業廳農場局局長馬繼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