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 建 和 諧 農 場------記安徽農墾龍亢農場黨委
發布日期:2005-07-06 瀏覽次數:2006
2005年可謂是龍亢農場黨委的豐收之年:繼榮獲安
徽農墾先進黨委之后,又榮獲安徽省人民政府國資
委委員會紅旗黨委。+回首2004年,龍亢農場的確有
著驕人的成績:+2004年以來:“安徽省人才工作先
進單位”、“安徽省文明小城鎮”、 “安徽省勞動
保障信得過單位”、“安徽省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
位”、“安徽農墾重大貢獻獎”、“安徽農墾先進
黨委”、“全國農墾系統宣傳工作先進單位”、蚌
埠市文明單位標兵……+2004年:農場國內生產總
值、經營利潤和職工平均收入同比增長18%%、61.3%%
和13%%。+用黨委書記、場長李家堂的話說:是黨建
長效機制構建了和諧的龍亢農場,事實的確如此。
龍亢農場黨委下設4個黨總支、25個黨支部、619名
黨員。農場擁有3萬畝耕地,人口4580人,其中在職
職工2086人。長期以來,場黨委著力健全黨建工作
長效機制,構建和諧農場。+——服務經濟的運行機
制。黨委圍繞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制定一套服
務經濟的運行機制。首先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強化
綜合管理與服務,2004年以來,農場用于農業基礎
的設施投入達到700多萬元,建成了飛機場、防滲渠
等一批糧食生產標準化示范區設施,今年午季小麥
單產467公斤,總產1400多萬公斤,且全部實現良種
化。其次強力發展二三產業,打造安徽文明城鎮,
成功推進產權制度改革,使一批國有企業轉入民
營。農場小城鎮在被列入安徽省中心建制鎮后,通
過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多渠道、大力度投資等舉
措,吸納資金上億元,吸引上萬人來鎮經商辦廠,
小城鎮不僅成為蚌埠西部經濟發展、輻射中心,而
且為農場職工群眾及附近農民提供3000多個就業崗
位,農場的經濟權重也因此實現了“農業:二三產
=1:9”的良性發展格局。+——教育黨員的學習機
制。為保持農場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場黨委著力健
全黨員長期受教育的學習機制。制定集中學習培訓
制度和學習紀律,明確學習內容,做到政策與理論
統籌、文化與業務兼顧、武裝頭腦與提高本領結
合。堅持每月一個學習主題或黨日活動主題,每年
舉行3-5次理論知識測試。幾年來,先后組織黨員學
習了政策理論、黨的知識、法律法規及業務知識
等,對于離退休老黨員還安排了農場文件、總結材
料及保健養生知識。通過多領域、多學科、多層
次、多角度的學習,使黨員成為單位“復合型”的
職工,目前全場619名黨員,具備中專以上學歷的就
有285人,占黨員總數的46%%。+——發揮作用的穩定
機制。長期以來,黨委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
作用,與行政共同肩負起企業改革和經濟發展的重
任。首先圍繞改革發揮作用。每次改革,黨委都組
織干部職工學文件、講政策、議改革、明目標、理
思路。在統一全場職工思想認識后,廣泛征求職工
群眾意見,修訂改革方案,做到參與不越位,作用
起到位。如2003年的產權制度改革,涉及所有二三
產企業500多職工,為確保成功,場黨委采取了“超
前引導、過程疏導、善后指導”的工作方法。在認
真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幫助行政解決難點和問
題,及時化解矛盾的同時,堅持“五個公開”,即
方案公開、程序公開、條件公開、過程公開、結果
公開,并在實施前向社會公告。同時,場紀委、工
會等組織全程監督,保證做到改革方案“陽光操
作”。2001年以來,農場盡管實施了人事用工制
度、產權制度、農業管理體制等10多項改革,涉及
全場3000多名職工,但是所有改革均十分平穩。
其次圍繞中心發揮作用。讓黨支部唱主角,讓黨員
挑大梁。如農業三分場支部將黨建工作融入分場中
心工作,分場種植結構調整、水利興修、指標收繳
等大的、難的、棘手的工作,都讓黨員參與拿方
案、定措施。2004年的水利冬修方案職工一時難以
接受,支部就通過個別談心、支部大會等形式統一
黨員的思想認識,形成決議后,黨員以大局為重,
不僅自己帶頭,而且還動員親戚朋友響應號召,協
助支部做好工作,保證了分場水利冬修任務的順利
完成。+——爭先創優的激勵機制。場黨委把“創先
爭優”活動作為主線貫穿黨建工作始終,各基層組
織開展了“一個黨員一面旗”、“黨員示范崗”、
“黨員示范戶”等活動,全場黨員干在先、走在
前,當標桿、樹形象,黨員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彰
顯出來,使職工群眾處處看到黨員的形象,處處受
到黨員的影響。如農業公司黨總支在十個農業分場
普遍開展了“百名黨員科技示范戶”活動,黨員家
庭農場在科學種田、良種推廣、結構調整等方面展
開競賽,七分場共產黨員劉長林在競賽中,依靠
“科技+勤勞”,成為農場種糧標兵,他承包的30多
畝地,繼2004年畝產超千斤后,今年又超千斤。據
統計,自黨委開展“創先爭優”5年來,全場有32個
黨組織和208名黨員受到場黨委及上級黨組織的表
彰。+——溫暖人心的慰問機制。場黨委時刻把職工
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權為民所用,熱心為職工群眾辦好事、辦實事。首
先制定一套慰問制度,明確對困難黨員、職工的慰
問標準、方式;其次落實國家低保政策,先后為生
活在低保線以下55戶147人申辦了低保,做到“應保
盡保”,使困難職工充分享受社會保障的權益;第
三開展經常性的慰問救助工作,開通職工幫困熱
線,改進和完善幫扶、送溫暖機制,使之制度化、
經常化、人本化。農場每年拿出專款110多萬元,用
于職工、黨員的特困、醫療等方面的慰問救助。
(邵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