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方面 體會思想和師德的自我修養 ——參加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心得體會
發布日期:2005-04-27 瀏覽次數:2302
中華民族歷來都是一個非常重視道德修養的一個偉 大民族,在長期的道德修養中,積累許多好的修養 方法;許多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及英雄人物, 在加強自身修養方面也創造了不少科學的修養方 法。學習、借鑒、繼承、運用和發展前人總結出 的、行之有效的修養方法,有助于我們黨員的思想 修養,有助于我們教師的師德修煉。下面就結合工 作實際,從思想和師德自我修養的方式方法,談點 個人的體會和認識:
一、嚴于自我解剖。
自我解剖是通過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自我檢查、剖析 和反思,肯定與發揚長處,發現并克服缺點和不 足。熟話說:“人非圣賢,熟能無過?”有了過失 怎么辦?改正就是了。要改過就必須知過,自己的 過失、缺點和不足,首先要靠自己認識它。這就必 須要自我敢于反思,也就是古人常說的“自省”。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這里所說的“自 省”,也就是自我解剖。
我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經常對照黨章、黨規、 準則等所規定的標準,解剖自己的言行,對自己做 出事實求是的評價,發揚成績,糾正錯誤,就能夠 不斷求得進步。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就更應該經常反 思自己在備課、授課、作業批改、教育教學管理等 方面存在的不足(自我稱出自己有幾斤幾兩,不要 嘴里“硬”心里“稱”。),切記在“反思”也就 是“自我解剖”過程中,重在“嚴格”二字,重在 事實求是。
我們有的黨員和教師,聽到學生給他指出的不足, 聽到家長反饋回來的意見,聽到同事善意的批評, 聽到學校給他提出的建議……總之是聽到一些不好 聽的,哪怕是自己心里明白、承認的,也不承認也 不接受,總是待己寬、責人嚴,“自我感覺良 好”,有了缺點和錯誤總是找借口自我原諒和辯解 (狡辯),甚至認為是人家和自己過不去。最主要 的是虛榮心在起作用,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失了面 子(其實不承認自己的不足是最失面子的)。所 以,光從客觀和別處找原因,不從主觀和自身找問 題,從不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此 下去,永遠不會有進步,最后坑害的只能是自己。
二、勤于“四自”修煉。
所謂“四自”既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它們 與自我剖析有著密切的關系。兩者同屬于自律的范 疇,后者著重于找自身的缺點不足及其成因,前者 則是通過注意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的缺點,不斷 摒除雜念,逐步向黨員和教師標準看齊。我認為: 前者是“防微杜漸”,后者是“亡羊補牢”,其目 的都是一致的;但我們在工作中,應該以前者為 主,后者為輔,雙管齊下,加強自我修煉。聯系實 際工作,我認為:
一方面共產黨員的自重自省,就是要增強黨員意識 (敬黨、愛黨、優黨、角色),是黨員領導干部的 還要正確對待和認識手中的權力;共產黨員包括領 導干部的自警自勵,就是要隨時警醒、告戒自己, 對違反黨的原則的思想、違反黨紀國法的行為以及 各種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警鐘長鳴。
另一方面教師的自重自省,就是要時刻不忘我是一 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對照教師標準,反省言行,要 愛崗、敬業、護譽,要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 珍惜教師榮譽和崗位;教師的自警自勵,就是要時 刻在工作中警惕自己的言行、在精神上激勵自己的 意志,不辱教師光榮的稱號和神圣的職業,同時, 還要與侮辱人民教師稱號和職業的言行作斗爭。
我們有的黨員和教師,不認真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 范(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團結協作、 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不認真執行 《學校教師行為“十不準”》,這方面不妥的言語 和行為,給學生、家長乃至社會留下了不好的影 響,一定要切實地加強“四自”的自覺修煉。
三、樂于見賢思齊。
“樂于見賢思齊”一語出自《論語•里仁》,原話 是“見賢思齊焉,見不屑而內自省”。意思是說, 見到品質高尚的人或高尚的行為,就產生一種向他 看齊的欲望,并付諸行動;看到品質低劣的人或不 良的行為,就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是這樣。向先 進學習,向先進看齊,向榜樣邁進,應該是我們常 用的一種修養方法。
我們黨員和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要做到“見賢思 齊”,就必須有謙虛的態度,因為只有謙虛的人才 能向賢者學習。孔子常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焉。”在我們周圍都有許多值得自己學習的榜樣。 大家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再落后的人都會有他 的長處,再先進的人都會有他的短處。所以,我們 應該去學習別人長于自己的地方,還要能容納別人 的短處,如此既有利于團結,也有利于自己進步。 而我們有的同志做的就不是很好,“老子天下第 一”總覺自己勝人一籌、只看到自己長處和別人的 短處、“眼高手低”、“文人相輕”等的思想傾 向,經常在頭腦中作怪,所有這些我們都要堅決克 服,否則是必要表現在教育教學工作之中,不利于 自身思想和業務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學校凝聚力的 增強。
在實際工作中要做到“見賢思齊”,還要能“見不 屑而內自省”,注意從反面典型身上或從自己以前 錯誤中吸取教訓。僅就教師而言,在工作中自己或 別人已經出現的,由于采取一些不妥或錯誤的教 育、教學和管理方法,所引起的學生之間、師生之 間、教師之間、師生家長之間等方面的矛盾;在社 會上出現的一些違反教育規律而觸法的案例,都是 我們應該引以為戒的和注意加強自我防范的。否 則,小事情不注意,終會遇大問題;小矛盾不解 決,終會集大矛盾;不吸取教訓,終會重蹈覆轍。 貽害無窮,坑校害己,后悔晚亦。
四、善于調節需要。
需要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是人民在生存和發展中對 自己必需的事物的欲望和要求。人類的需要多種多 樣,但從總體上可分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兩大 類。物質需要指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生存的最 基本需要;精神需要指友誼、愛情、理解、理想、 信念等更高層次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可以調節的。 能正確的調節自己的需要,這是人類之所以有偉大 和平庸、高尚和卑劣之分的主要原因。
共產黨員在修養中,始終應當堅持以社會整體利益 為導向,使個人需要服從于黨和人民的需要,如此 才能保持黨員的先進性。人民教師在修養中,我認 為要體會以下兩點:
一是防止不切合實際的物質需要。追求物質需要沒 有錯,但不能一味地強調,更不能脫離現實既本單 位的實際而刻意強調。當前學校正在困境中謀發 展,教師的待遇需求要服從于整個學校發展這個大 局,不能脫離我們的現實;何況我們現在的整體待 遇并不比周邊學校差,還要略高些尤其是青年教 師。所以要講求奉獻精神,維護學校發展大局,不 忘自己對學校發展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時刻牢記 學校會議室里的一句話——“始終把自己的理念融 入到學校的長期發展目標之中。”,將物質需要轉 化為多種精神需求。
二是強化自身的更多的精神需要。強化成為合格教 師的榮譽感;強化取得顯著成績的成就感;強化教 好管好學生的責任感;強化辦好一流學校的使命 感;強化能否長期生存的危機感等等。在這種需求 下,青年教師才能沉下心、坐得住、鉆進去、扎實 干、早成才,中老年教師才能發揮“傳、幫、帶” 的作用;全體教師才能忘“我”地工作和變以 “我”為中心轉到為學校“發展大局”著想方面, 學校才能夠真正的落實所提出的辦學理念和中、長 期發展目標。
五、恒于慎獨自律。
道德的存在和發展,主要依賴于主體內在的自律精 神。《禮記•中庸》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 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不要因為沒有人看 見,或者事情小就放縱自己,一個注重品行的人在 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有越軌的行為。慎獨自律就是 要求在個人獨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不僅不能放 松對自己的要求,還要更加注意堅守自己的理想信 念,非常小心地按照道德規范去做,而不是當面一 套、背后一套。
作為一名黨員,堅持慎獨自律,既要從“隱”處下 功夫,既在沒有組織和他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要嚴 格要求自己,做到“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 人。”;又要從“微”處下功夫,既隨時注意自己 行為中的細小環節,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 惡小而為之。”,總之要嚴格要求、精益求精、默 默耕耘,將慎獨自律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作為一名教師,堅持慎獨自律,我認為著重體現在 實際工作中,一方面要視領導而無領導,視制度而 無制度。始終將教師職業道德作為座右銘,將學校 紀律規定視為標尺,將考核方案看成目標,在“無 物”的境界中自覺自律。另一方面要有學校工作無 小事,學生教育無空白的意識。始終從大處著眼, 從小事著手,從身邊、班級、學科、學生等方面一 點一滴的事情做起。真正地肩負起一個黨員、一個 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在平凡的崗位上把“慎獨自 律”落到實處、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總之,只要我們全體黨員和教師按照上述五個方面 去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結合教師職業道德和 學校紀律制度,并將思想道德修養融合到教育、教 學、管理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之中去,定能進一 步強化我們的思想和師德修養,保持共產黨員的先 進性,定能提高我們的業務和技能水平,定能促進 我們的各項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龍亢農場中學 張志魯)
- 上一篇:安徽農墾集團:茶 山 春 晨(散 文)
- 下一篇:龍亢農場圖片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