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墾秸稈再利用又出新模式
發布日期:2014-05-30 瀏覽次數:2308
正是午收小麥秸稈禁燒時節,安徽農墾所屬各農場都在嚴防死守之中。“堵”不如“疏”,今年麥收中,皖河、淮南、壽西湖等農場秸稈再利用又出新模式,促進墾區農業可持續發展。

皖河農場與北京新必奧專業秸稈收儲團隊開展合作,調來3臺專業秸稈打捆機,對農場4萬畝小麥秸稈進行打捆回收。據現場目擊,一臺機車每小時可為30畝麥田秸稈打好捆,隨即運送到鄰縣秸稈發電廠,整個流程非常便利快捷。新必奧團隊負責人介紹說,我們為每臺機車配備了2名司機,實行輪班制,可根據糧農需要延長作業時間。職工們也高興地說:“新必奧無償替我們收拾秸稈,由他們自己拉走處理,我們既能迅速清空田塊、節省了農時,又可避免秸稈就地焚燒、保護了環境,可以說各取所需、合作兩利,這種模式值得推廣”。

淮南農場“麥收戰役”于5月29日打響,次日,安徽電視臺記者趕赴現場采訪報道秸稈綜合利用新模式和新亮點,副場長安繼鳳及部分種糧大戶接受了專訪。據安繼鳳介紹,為落實秸稈禁燒“全覆蓋”,農場早謀劃、早部署,實行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相結合、宣傳引導與考核問責相結合,與專業秸稈回收利用公司簽下協議,由對方出動專業機車對農場1.2萬畝小麥秸稈進行打捆回收再利用,其余0.6萬余畝小麥秸稈實行粉碎還田。農場與各分場簽訂了責任狀,嚴格落實責任,兌現獎懲措施,對小麥秸稈綜合利用、粉碎還田給予家庭農場每畝獎勵補貼40元,全場獎補總額達90萬元。各分場參加全場統籌調度,設立秸稈收儲點,管理人員每天深入田間宣傳,督查落實情況,確保做細做實,保證收割一塊,回收利用一塊,還職工居民一個“藍天碧水”的生活環境。(陳松泉 武曉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