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亢農場“十二五”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發布日期:2015-12-28 瀏覽次數:2510
“十二五”期間,安徽龍亢農場大力整合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皖北科技創新中心、蚌埠國家農業科技園等現代農業政策、資源等優勢,與國內知名科研院校和地方政府開展科企聯姻、墾地共建,加快產學研一體化進程,取得了一系列現代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成果,集成了一大批農業先進適用新技術,切實增強了農墾企業科技示范的帶動力和影響力。
——建成了農業科研基地。5年來,農場累計投入7000多萬元,建成了智能溫室大棚、農業物聯網應用與培訓中心,新修了氣象站,實施了科技園溝渠整理和場區綠化、田間道路等一大批項目,提升了農業科研基地的設施水平。
——集成了先進適用技術。5年來,農場著力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的核心動力,以皖北科技創新中心和蚌埠國家農業科技園核心區為平臺開展科研創新,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大、安徽省農科院、安徽農大、皖墾種業等單位深化產學研合作,相繼實施了糧豐工程稻麥連作周年平衡增產、小麥高產攻關、“第二糧倉”STS預研,安徽省小麥品比、聯合鑒定試驗,國家及安徽省玉米機收組試驗,安徽農大和省農科院農業栽培技術體系建設等項目的研究,集成了土地深松、秸稈還田、精量播種、小麥氮肥后移、“一噴三防”等一大批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并制定出稻茬麥、旱茬麥、旱直播稻等高產栽培技術規程;在全場推行“五改、五統一”小麥生產模式,穩固了麥稻輪作、麥玉米輪作的農業周年增產生產模式。
——推進了作物育種工作。5年來,農場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積極開展新品種研發工作,主要培育和展示黃淮海地區小麥、水稻、大豆、玉米新品種和有機瓜果、綠色蔬菜、觀光農業等項目。該園區每年實驗農作物新材料1萬多個,新品種展示 500多個,選育新品系100個,有6個小麥、2個大豆、1個玉米、2個水旱稻新品種(系)參加了國家及安徽省區試。5個新品種獲得了自主知識產權,農場航天育種選育出2種變異品系。 2014年,農場自主選育的“皖墾麥
——增強了示范帶動作用。5年來,農場經常組織農技人員到周邊鎮村免費開展田管指導、技術咨詢,開展病蟲草害防治、新品種高產栽培等培訓班60多場次,累計培訓皖北地區新型職業農民2萬多人次。每到農業生產關鍵節點,農場利用物聯網沃·農技術、手機短信等現代農業信息平臺,編發農業綜合服務信息,指導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工作,受益農戶近8萬戶、耕地近40萬畝。
“十二五”時期,龍亢農場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贏得了農業界的廣泛關注,每年接納全國各地上百家部門單位的領導、專家、科技人員來場參觀考察,擴大了示范輻射面、增強了農墾農業科技的引領帶動功能。去年4月29日,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率全國糧食高產創建及增產模式攻關推進落實會議代表齊聚農場,現場觀摩了農作物高產攻關技術成果。今年3月16日,副省長梁衛國率安徽省農業生產暨植保工作會議代表匯聚農場,現場觀摩了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機標準化示范、農業物聯網應用和現代農業發展新理念、新模式的推廣運用。(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