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河農場:耄耋老人義務掃廁十二載
發布日期:2015-03-06 瀏覽次數:2305

青年從軍時甘當“雷鋒式”的好戰士,而今雖耄耋之年、鰥寡獨居,但從未感到寂寞,已義務清掃公廁12載,一點一滴詮釋了一個平凡好人的人生軌跡。他就是安徽農墾華陽河農場二分場76歲高齡的退休職工王發洲。
老人熱情邀請我們到家中坐坐,我們便走進了一間約15平方米的房子,屋里簡單而干凈。幾句問候過后,老人打開了“話匣子”:“1969年我從部隊退伍后,成了安徽生產建設兵團三師十二團二連(現華陽河農場)的一名戰士。工作中別人不愿干的活兒,我都主動去做,那時提倡做好事不留名,像半夜掃公廁、挑糞澆公家菜園的‘傻事’經常做,由于工作肯奉獻,一時間還成了連隊的先進典型,在全連大會上,指導員提出了‘青年人要向王發洲學習’的倡議。”說到這里,老人有些羞怯地笑了。“兵團撤銷后,1976年,場里抽調我到場部搞后勤,白天給領導當通訊員,晚上在場里商店和會計室值班,這期間,路遠的學生到學校上課有十多里,特別是冬季雨雪天氣,行走很不方便,一些上初中的學生就住在我家里,我給他們洗衣做飯,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我都不記得有多少人在我家住過。2011年的時候,一個在我家住過的學生還專程來看望我。”老人特自豪地告訴我們。
2003年,王發洲老人正式退休,但他沒有回老家安度晚年,依然留在農場生活,為社區居民做著力所能及的實事好事。老人現在居住的小區是上世紀80年代所建的瓦屋平房,家里沒有廁所,小區僅有一個公廁。長年以來,青壯年多外出打工,社區以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居多。退休后,王發洲每天早晨拿著掃帚和簸箕打掃公廁,一掃就是12載,無論冬夏寒暑,堅持不懈,無怨無悔。期間他還經常接濟貧困學生,多次為地震等災區捐款。
從1963年參軍入伍開始,王發洲就積極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卻因諸多原因未能如愿,成為老人心中的遺憾。46年來,他一直堅持向黨組織匯報思想和工作,從黑發到白頭,惟有對信仰的堅持始終如一。經過農場黨委考察,2014年7月1日,老人終于在75歲高齡時光榮入黨。
筆者問老人:“您這么多年,為什么要堅持做這些事情?”老人的回答充滿堅定:“我原本是一個農村人,退休后這幾年,國家幾乎每年給我們增加養老金,隨著生活好轉,我經常想,像我這樣一個孤老頭子,幸福生活是從哪里來的?這都是共產黨給的,我拿什么回報黨、感謝黨,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報答黨的恩情。只要我還能走得動,就會繼續堅持做下去。”聽到這里,我們都被老人的執著精神所打動。
據老人述說,剛退休那幾年,他曾在學校看守過大門。每天早早起、掃大院,打開大門接學生、迎老師;上課期間嚴格把門,阻止閑人進校騷擾。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學生走了一茬又一茬,老師也換了一撥又一撥,但不變的是學校師生對他的稱贊。
離開社區時,老人的鄰居們笑著告訴筆者,王老頭是一個好人,別人都不愿意掃廁所,他卻一掃12年,還幫著鄰居做了很多好事,這里的老人小孩都喜歡他,小孩們親切地喊他“王爹爹”。 鄰居們一個個都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
義務掃廁,一件小事,一件臟活。“王爹爹”12載的掃廁義舉,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是堅持奉獻,什么是助人為樂。(陳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