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河農場種糧大戶連續七年秸稈還田效益攀升
發布日期:2014-11-25 瀏覽次數:2390
秸稈全面禁燒作為“國家行動”始于今年,地方各級政府之重視、行動之堅決前所未見。而在安徽農墾皖河農場萬集分場,種糧大戶趙成華自2008年大面積承租土地以來,連續7年堅持秸稈還田,走出了一條綠色環保的種田之路。今年農場在全力推進秸稈禁燒工作中,以其事跡作為“標桿”,廣泛宣傳、輿論引領。趙成華因此為全場廣大干部職工所熟知。
近日在萬集分場小麥播種現場,筆者和趙成華進行了一場“面對面”交流。秋陽下,950大型旋耕機馬達轟鳴著緊張作業,趙成華正帶領幾名農工在麥田四周做輔助作業。年過五旬的老趙,身材魁梧,面色紅潤,頗為干練。當筆者問起秸稈還田效果時,他性格爽朗快言快語:“2008年至今,我家承租土地面積不斷擴大,今年種了279畝,說到秸稈還田,我開始時真沒往大氣污染那方面想,而是因為承租土地都是沙壤土,肥力不足,就想若是把稻草、麥草粉碎后還田,肯定能提高肥力,堅持下來還真見效,一來疏松了土壤,二來提高了有機質和肥效,三來與現今秸稈禁燒的形勢很合拍,至于糧食產量增產多少?我個人從沒測產過,可有一點大家都看在眼里,那就是與別人家相鄰田塊比較,我家的莊稼長勢好得多,種田效益逐年攀升”。
問起對時下秸稈禁燒的看法時,老趙說:“國家提倡秸稈禁燒,這對我們每一個職工都是有利的,我個人表態,在新形勢下,我一定響應號召,把秸稈還田堅持搞下去。不過,也有一點讓我很糾結,我家是麥稻輪茬,稻草經粉碎還田效果很好,但小麥秸稈粉碎后容易浮在稻田水面、一時難以腐爛有些誤事,不知可有什么好辦法能解決?”在場有人說麥草可以通過打捆處理,興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老趙一臉燦然地說:“這是個好辦法,明年我一定試試。”(沐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