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在线字幕免费观看电视剧网,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pacopacomama熟女,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

安徽農墾:創新合作機制 實現墾地雙贏

安徽農墾:創新合作機制 實現墾地雙贏

發布日期:2015-03-18 瀏覽次數:2516

位于蚌埠市懷遠縣境內的龍亢農場,2011年被設立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也是全國農墾系統唯一的改革試驗區。幾年來,試驗區圍繞創新墾地合作發展模式的試驗主題,努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新型城鄉建設體系和社會管理服務體系,與試驗區成立前相比,2014年試驗區實現財政收入8000萬元,增長4800萬元,人均收入達到9900元,增長2540元,成為安徽墾地合作共贏發展的典范。

安徽農墾充分利用農場布局的自然特點,抓住所在市縣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機遇,立足農墾,走出農墾,大力推進與地方合作共建,全面融入區域經濟,先后與宣城、淮南、蚌埠、六安、宿州、滁州等市簽訂戰略合作發展協議,形成了合作共贏的大好局面。其中,農墾與宣城市合作的敬亭山茶場山南開發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既促進了宣城市政建設,又調整了敬亭山茶場產業結構,改善了茶場職工住宅條件,形成了項目開發模式;與淮南市合作共建的淮南農場綜合改革試驗區不斷推進,農場納入市政整體規劃,確立為淮南東部濱湖新城核心區,形成了整體開發模式;與蚌埠市共同成立的蚌埠龍亢農場現代農業自主創新綜合改革試驗區不斷深化,形成了改革創新模式;與郎溪縣合作開發的十字工業園2010年升格為省級開發區,與壽縣合作的壽西湖工業園在場縣共同努力下,較好地解決了諸多遺留問題,步入正常發展軌道,形成了共建園區模式

產業聯合體孕育新型經營主體

安徽農墾在墾地合作中,注重培育以產業聯合體為重點的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聯合發展模式,實現產業鏈接、要素鏈接和利益鏈接,從而形成規模集聚效應。各農場在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發揮品牌開拓市場作用的同時,以合作社為紐帶,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龍亢農場通過參股、合作,累計組建合作社42家。其中徐圩鄉盛世興農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1萬畝,2014年被評為國家級示范合作社;煙袋湖西瓜種植合作社發展高效設施大棚4000畝,種植早佳牌西瓜,畝均效益1萬元,帶動周邊地區1萬畝以上;還以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為基礎,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現有830戶家庭農場,共流轉經營土地3.5萬畝,通過作物布局、供種、技術要求、重大農業措施、產品銷售的五統一模式,全部實現噸糧田目標。到目前,安徽墾區已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114個,其中農機類58個,植保、種植類24個,養殖類8個,種養結合類3個,高效農業類21個。

產業聯合體不僅孕育了新型經營主體,還推進了農墾系統內外的土地高效流轉,墾區18個農場有組織地集中流轉場內職工身份田10016畝,招標田33423畝,職工自發場內流轉土地3萬多畝;13個場組織到農村統一流轉土地60284畝,比上年增長33%;職工自發場外流轉土地7萬多畝。農場流轉的土地集中招標給種植大戶、合作社等經營組織。統一土地流轉經營效益普遍高于職工分散經營效益,新增效益達28%

小城鎮發展引領墾地融合共榮

過去住在圩區,是磚瓦結構的危房,每年都擔心被水淹,做夢也沒想到能搬進這花園式的小區。”“現在住在鑫湖花園小區,出門就是公路,高鐵站就設在農場,我們已變成城市人了。在安徽墾區淮南農場,職工們和記者聊起生活的變化時流露出滿臉的幸福。近年來,安徽農墾每個農場都建起了花園式小區,以種田為主的農墾人像城里人一樣住上了新樓房。 

為加快墾區城鎮化建設步伐,安徽農墾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新農場、城鎮化、花園系列的城鎮化建設思路,同時抓住國家實施沿江和沿淮移民遷建的政策機遇,將沿江和沿淮農場行洪區職工搬遷出來。此后,墾區搶抓國家保障性住房建設政策機遇,從2009年至今,全墾區20個農場共建成保障性住房24,767套、150多萬平方米。目前,全墾區職工居民成套住房率達到了85%,基本實現了樓房化、花園式、全覆蓋的新面貌。  

以龍亢農場為例,在探索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中,首先把農場中心鎮規劃納入懷遠縣城鄉建設總體規劃之中,搭建試驗區城鎮發展的規劃平臺。省農墾集團批準設立龍亢墾投公司,作為龍亢城鎮建設投資主體,解決了企業辦城鎮的投資主體缺位問題。加強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核心區自來水主管線更換、天然氣管線鋪設和城鎮綠化美化,提高綜合配套能力。推進核心區城鎮建設,開發建設住宅4000多套,建設面積40.3萬平方米,吸納近1.3萬農村人口進鎮安家居住。其次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懷遠縣不直接干預核心區行政管理,只在龍亢設立行政服務中心,提供相關行政服務;由農場成立社居委,行使城鎮社會管理職能。

經過近10年的快速發展,安徽農墾已率先實現農場自身的城鎮化,部分農場場部城鎮已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2014年省農墾集團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資產保值增值率、職均收入分別較上年增長42.27%16.5%169.73%18.7%。隨著墾地合作的不斷創新,安徽農墾經濟社會也在不斷地邁上新的臺階。(《江淮》雜志2015年第2期,鮑廣云)

關注安徽農墾官方微信平臺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