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周王茶場實行“兩田制、三費自理”改革的做法
發布日期:2004-07-15 瀏覽次數:2452
一.基本情況:
安徽省周王茶場地處宣城市、宣州區南郊,于1957 年由省商業廳組建成立。
2003年末,總人口1400人,其中退離休人員394人、 在職職工430人、非職工用工123人(其中家屬工108 人,農民工15人);擁有國有土地8100畝,全場共 有茶園5978.1畝,其中正采茶園5463.6畝,近兩年 新發展茶園511畝(其中改植換種優質茶園230 畝),無上交費用的低產茶園3.5畝。正采茶園改革 前年繳納各種稅費144.42萬元,平均每畝264.3元。
二.推行“兩田制、三費自理”,逐步過渡到“先 交后種”的結果:
(一).兩田制:
去年底,出臺《周王茶場進一步深化茶業改革實施 辦法》,全面推行“兩田制”,2004年春節前已全部 推行到位。全場計有357名職工劃定身份田1294.6 畝,分別占在職職工總數和茶園總面積的83%%和 21.7%%,職工人均身份田茶園面積為3.63畝(面積最 少的為1.8畝,最多的為5畝)。全場參加招標田承 租的有478人(其中職工355人,非職工123人),招 標田茶園承租面積最多戶的為190.1畝,最少的為 1.2畝。因劃定身份田,場減少上交費用38.3萬元, 占茶葉承租費總額的26.5%%,平均每畝295.6元,職 工身份田應自理社會養老統籌費用計為45.5萬元, 從而直接減輕企業負擔7.2萬(以2003年度計算)。 在職職工中,仍有73人未參與身份田劃定,主要是 企業管理人員31人,學校、醫院10人,退養干部及 長期病假人員20人,協議保留勞動關系等其它人員 12人。這部分人企業每年支付社會養老統籌費用近 13萬元。
(二).三費自理:
“三費自理”是指職工生活、生產和社保費用自 理。(1).生活費用自理。職工生活費用自理包括 醫療費用一律先自墊,每年集中由場醫療審批小組 集中在6月和12月底核報兩次。場里做到當年不欠 賬。(2).生產費用自理。在總場財力許可的情況 下,對秋季茶園施基肥確有困難的守信用職工,可 由分場擔保,向場適量借支,并于次年六月底前還 清。近兩年每年墊支8萬元左右,均在規定的時間內 100%%還款。既確保投入,又能確保有機肥投入。 (3).社會養老統籌費用自理。以2004年度計算, 企業和職工年繳納社會養老統籌費用總額85萬元。 其中357名有身份田的職工自理養老金總額為 64 萬 元。73名未分身份田的職工年繳納個人養老金4 萬 元,企業統籌配套繳納17 萬元。
(三).逐步過渡到“先交后種”:
取得身份田的職工個人社會養老統籌費用,每年5月 底和9月底前分兩次繳納,一次繳納50%%,2004年5月 31日場己收回55%%。招標田的茶園承租費用106.2萬 元在當年5月底全部交清。近三年回收率不僅達到 100%%,而且全部以現金收回。改革方案中也明確規 定:上年底前以現金方式一次性交清次年招標田承 租費用的優惠10%%。招標承租的茶園一律“先交錢、 后種田”,從明年起,場外人員承租的茶園原則上 “先交后種”。
三.推行中具體做法:
安徽省周王茶場進一步深化茶業改革,經2004年上 半年的實踐證明是成功的。具體的做法是:一個方 針,兩個職能,三個重點,四個不變,五個完善, 六個步驟。
1.一個“方針”:堅決宣傳、貫徹農墾集團總公司 的農業改革“二十字方針”。
在全場范圍內廣泛宣傳《安徽省周王茶場進一步深 化茶業改革的實施辦法》,首先提高干部、職工對 “兩田制”的認識,把握“兩田制”的實質:
(1).雙置換。用國有資產置換職工身份;用職工 身份取得(置換)身份田。使職工明白,只有是茶 場職工才有身份田,身份田是職工身份的象征。
(2).茶業改革要體現“三個有利于”。①有利于 強化家庭農場的市場主體地位,使職工增收。
(3).有利于減輕大農場的負擔,企業能增效。
(4).有利于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促進產業結構 調整。
2.兩個職能:(1).資產運營。改革后,總場轉變 職能,其主要職能之一是資產運營。場不再從事茶 業生產經營,把日常茶葉生產交給家庭農場,茶葉 的初、精制由個私經濟的18座初制廠和4座精制廠生 產經營。把工作中心放在繼續發展良種茶園,推進 茶葉產業化進程,創新經營機制,促進茶葉生產經 營水平的不斷提高上;以盤活土地資源為契機,開 展企業管理年活動,不斷鞏固和發展管理的成果, 得到企業增效的目的。(2).社區管理職能。維護 場內社區的穩定是各項工作的基礎,我場在2004年3 月的職代會上,明確提出以加強社區管理工作保證 場內的長期穩定。總場以進入“社保”為契機,以 人為本加強社區管理工作。按照貼近群眾,貼近生 活,貼近實際工作要求,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 事,①.“社保”工作。2004年第一季度完成“參 保”各項基礎工作,第二季度完成退離休人員的生 活費結算工作,從2004年7月1日起進入正常運行。 ②.2004年6月底完成農電網改造工程。③.2004年10 月底將完成場部自來水改造二期工程,從根本上改 善職工生活條件。④.把道路維護作為基礎建設的重 點來考慮。一繼續維護好總場到三分場五隊的5公里 的主干道路。二加大對茶園田間主干道的維護力 度,確保茶葉生產機械能開得進,運得出。
3.三個重點:(1).“兩田制”。身份田、招標 田。(2).“三費自理”。生活費用自理、生產費 用自理、社會養老籌費用自理。(3).“先交后 種”。先交錢后種田。此項工作采取逐步過度,目 前農民工承租茶園和招標田實行先交錢后種田。 4.四個不變:2001年場在清理勞動關系時對原茶園 承包合同進行清理,統一按照總公司的要求把承包 合同重簽,是職工的簽訂承包合同,承包期與勞動 合同同期,非職工的簽訂租賃合同,一般一年一 簽,為了消除職工對茶園承租合同的重簽疑慮,在 “兩田制”的改革中實行四個不變。(1).人員不 變。劃定身份田的人數與原承包合同職工人數不 變。(2).面積不變。將職工原承包面積劃分為身 份田和招標田,面積不變。(3).年限不變。身份 田和招標田與原承包茶園的承包期相同。(4).上 交費用標準不變。身份田和招標田的每畝總費用與 原承包合同同等,兩年內不變。
5.五個完善:主要是對招標田的完善。(1).職工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辦理退休手續,身份田由場收回 重新發租。(2).為了加強對國有茶園的管理工 作,對轉租茶園,場每年九月份織組人員對茶園園 相進行評估,并收取一定的茶園園相保證金。 (3).招標田的茶園合同費用繳納期限為每年5月 底;身份田的費用繳納期限為每年5月底和9月底。 (4).農民工承租茶園由場內職工擔保或交抵押 金。(5).鼓勵茶園竟爭出租,向有經營能力的大 戶集中。
六. 六個步驟:(1).勞資部門測算。依據2002年 職工檔案工資的繳費基數,減去職工應繳個人賬戶 的7%%,作為劃定身份田基數。(2).分場分攤管理 費。分場將每個職工的200元的管理費按職工的身份 田和招標田的實際畝數平均分攤到每畝茶園上。 (3)按總款數折算茶園面積,從高到低。(4).劃 定身份田。將身份田確定到地塊。(5).部門審 核。資產運營科和財務科共同審核。(6).簽訂合 同。合同分為身份田和招標田兩種。
安徽省周王茶場推行的“兩田制”、“三費自 理”、“先交后種”的農業改革,
在政策宣傳貫徹到位的情況下進行,并采取相應的 配套措施確保改革成功。2004年3月,場內連續兩次 遭受到嚴重的霜凍侵害,使春茶的名優茶減產40%%、 大宗茶減產30%%。當年招標田茶園合同費5月底100%% 收繳上來,而無一個職工因受災找場要求減少茶園 合同費,這說明廣大職工擁護農業改革,這一改革 己被職工所接受。但是我們的改革仍有不完善之 處,待以后在實踐中不斷加以改進。 + 高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