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壙圩農場:“農機達人”的致富夢
發布日期:2015-04-17 瀏覽次數:2423

春耕剛過,在安徽大壙圩農場農機大院里,農業第二管理區職工吳治輝正在給自家的輪式拖拉機做維修保養。他被稱為農場附近小有名氣的“農機達人”,去年靠農機外出作業就賺了20多萬元。筆者近日饒有興趣地找到了他。
“我從事農機工作已有20多年,原來我的農機主要是為自家農業生產用,利用率不高。去年,農場提出職工收入倍增計劃,我就尋思怎么樣才能增加點收入,于是就與管理區的另一位職工合伙投資30多萬元,購買了兩臺久保田954輪式拖拉機及配套農具,成立了農機互助組,共同經營3臺輪式拖拉機,另外我還租下了管理區的一臺奇瑞1104輪式拖拉機及配套農具。”吳治輝放下手中的活和我聊了起來。
我問他:“聽說你倆去年到場外作業干的不錯啊,你還被農場評為農機社會化服務先進個人”。吳治輝有些靦腆,謙虛作答:“那是現在的政策好,農業機械化本來就是我們農場的優勢,只是以前組織力度不大。現在場外土地流轉后,農機作業市場大得很,我們去年跨區作業,打時間差,從北到南走了200多公里路程,從農場周邊直到蘇皖北部,為一家一戶提供耕、耙、播作業服務,午秋兩季我們賺了23萬多元。”他還說,今年農場成立了“助力農”農機合作聯社,把他們原來的農機互助組聯接在一起,具有了更大的優勢。今年他打算再投入3萬元左右配套一些小型農機具,準備和大伙兒一起到安徽淮北、江蘇宿遷等地進行跨區作業,計劃著再賺個30多萬塊錢。
看著吳治輝信心滿滿,筆者由衷感受到,只有像他這樣的“農機達人”多起來,實現了“致富夢”,農場把全程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起來了,農業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規模化才能得以實現。(楊朝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