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墾秸稈禁燒再立嚴規
發布日期:2015-05-22 瀏覽次數:2395
2014年,安徽農墾積極參加全省專項行動,多措并舉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午秋兩季共利用秸稈37.83萬噸,綜合利用率達97%,夾溝、方邱湖等農場實現了秸稈全量粉碎還田,示范帶動效應明顯。當前墾區又臨午收季,安徽農墾堅決落實省政府工作要求,5月22日出臺秸稈禁燒工作意見,再立嚴規,著力實現秸稈禁燒“全覆蓋”、“零火點”、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以上的目標。
意見要求,一要嚴格落實責任。各農場要成立秸稈禁燒工作領導組,制定周密方案,嚴格細化責任,“一把手”要負總責,分管領導要具體負責,相關科室和分場(管理區)要抓好落實,形成通力配合、各負其責、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要結合實際劃分禁燒責任段,建立“邊界明確、責任落實、上下互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管理體系,將責任層層分解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并簽訂責任書。二要營造濃厚氛圍。各農場要強化輿論引導和宣傳教育,形式多樣地宣傳焚燒秸稈的危害和綜合利用的益處;要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通過樹立典型、示范推廣、召開現場會、舉辦田間課堂等措施,普及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同時,加強社會監督,暢通舉報投訴渠道,鼓勵職工群眾舉報焚燒秸稈行為。三要完善技術路線。各農場要把“秸稈全量還田”作為綜合利用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制定實施農機農藝相結合的技術路線和作業規范,開展秸稈還田后土壤肥力水平、土壤微生物變化、病蟲草害變化等監測研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控制留茬高度,確定是否加裝秸稈切碎裝置,統籌收獲、還田、播種三個環節工作,確保還田效果;要探索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綜合利用,聯系秸稈電廠簽訂秸稈收購協議,將秸稈打捆離田外送,同時,加強秸稈堆放管理,嚴禁集中焚燒、水體污染等事件發生,杜絕火災隱患,實現安全生產。四要建設服務體系。著力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建立健全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扶持合作社購置先進適用機械,加強農機手培訓,推進農機作業質量標準化,合理調配機械力量,高效完成秸稈禁燒與搶收搶種;要嚴格落實農機補貼政策,整合項目和資金,加大對90馬力以上拖拉機、喂入量8公斤以上聯合收割機、免耕播種機、秸稈還田與離田等機具的疊加補貼力度,并向專業化服務組織適度傾斜。五要搞好幫扶服務。做好工作預案,應對天氣變化,及時掌握農作物收種進度,集中人財物力搶時播種,幫扶勞力緊缺的職工家庭按時完成收種,化解秸稈禁燒與搶收搶種的矛盾,做到禁燒和生產兩不誤。六要加強巡查督查。各農場要加強午秋兩季的日常巡查和現場督查,實行24小時全天候駐守、巡查和值班制度,通過組建應急小分隊、設置監控點、組織流動哨、包保到戶等方式,及時發現并制止焚燒秸稈行為。
意見強調,墾區上下要嚴格秸稈禁燒工作督查考核制度。集團成立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業務部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項工作領導組,明確責任分工,分組巡視督查,年底將對全墾區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進行考評,并依據考評結果安排下年度省獎補資金和相關項目資金;各農場要持續強化宣傳教育,增強職工群眾法制觀念和環保意識,提高自覺性和行動力。墾區上下要建立獎懲機制,對巡查發現火點的單位給予通報嚴處,出現火點的單位要將相關情況和處理措施及時上報;對出現3個及以上火點的單位,對主要領導及相關責任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造成重大不良社會影響的實行就地免職處理,并扣除全部省級獎補資金;對省政府劃定重點區域內出現火點的單位,實行“一票否決”制,主要領導就地免職。農場要對積極配合秸稈禁燒的家庭農場給予獎勵,對焚燒秸稈的職工要給予經濟處罰,情節嚴重的要收回土地租賃經營權直至解除勞動關系,對因焚燒秸稈影響交通安全、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嚴重后果的要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