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河農場企業改革結碩果
發布日期:2004-05-13 瀏覽次數:2359
首先是實行機構人事改革。該場在學習借鑒江蘇農 場改革先進經驗的基礎 上,結合本場實際,改傳統 的三級核算為兩級核算,撤銷生產隊,合并為管理 區,使原來的50個農業生產隊合并為13個管理區 (大隊),精簡了管理人員,全場農業單位管理人 員由294人精簡為100人。總場機關根據自薦、推 薦,在民主考核的基礎上,實行競爭上崗,以崗定 職,并將原8個科室及國資委9個部門合并為四部兩 室,機關工作人員進一步精簡壓縮為30人。目前該 場在編管理人員僅有130人。率先實現了集團公司提 出的“千畝一人”的改革目標。該場還進一步加大 了對場直單位的改革。棉科所實行科研與生產分 離,下屬種子公司實行租賃經營;供電所引入競爭 機制;醫院實行民營化;中小學根據學生生源情況 核定教職工人數。通過改革,該場各級管理人員的 整體素質大大提高,工作積極,服務意識明顯增 強。每年還將減少管理費用支出200余萬元。
其次是農業上實行“兩田制”、“三費自理”、 “先交錢后種地”的改革。按照集團公司的總體要 求,根據實際,在廣泛宣傳的基礎上,通過會議布 置、職工座談、集體研究,出臺了《華陽河農場農 業改革方案》。將耕地劃分為職工身份田和招標 田。職工身份田按職均15畝劃給,其余土地為招標 田。職工身份田比招標田的土地費每畝少100元,與 集團公司要求每位職工4~5畝不收費基本差不多。承 包土地的職工,其生產、生活、養老金全部實行自 理,企業不再實行墊付。土地費及排水費在年初簽 訂土地承包合同時一次性交清。目前,該場已將 “兩田制”、“三費自理”和“先交錢后種地”的 改革全面推行到位。
第三是農場管理職能上實行生產經營與“社會行政 和社會公益職能”逐漸剝離。一方面,抓好農業生 產經營的管理和服務。規范土地資源管理,提供農 技、農資服務,使企業職能由管生產向管資源轉 變。另一方面,加大社區管理力度。成立專門的管 理機構,充分發揮社區的職能優勢,抓好農場小城 鎮規劃,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計劃生育和一些社 會公益性事業。
實踐證明,改革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改革使華陽河 農場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欣欣向榮的景象。經濟 持續發展,職工收入逐漸提高,社區更加穩定,人 際關系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