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河農場:“十二五”的民生蝶變
發布日期:2016-01-14 瀏覽次數:2533
筆者前幾日漫步于安徽皖河農場,看到如今清新整潔的場容場貌,頓時耳目一新、倍感振奮。經過全場干群“十二五”時期的勠力拼搏、砥礪奮進,這里一排排嶄新的職工花園小區樓房拔地而起,一條條場區砂石路筆直延伸,一個個職工創業的小微企業、工體工商戶競相開辦……。皖河農場五年民生“蝶變”彰顯了民本情懷。
幸福家園建起來
皖河農場是安徽農墾人口最多的大場,全場現有2.7萬人口、8000多戶家庭。“十二五”期間,農場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堅持“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綠化美化亮化場鎮”的原則,結合居民生活習俗和農場特色編制規劃,著力打造“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社區和諧、場風文明”的美麗新農場。
副場長汪丙來介紹說:“我們因地制宜,建設了三益回民分場等幾個特色小區。‘十二五’期間新建保障房和改造危舊房共計1506套,進一步改善了職工群眾居住條件。與此同時,我們還經常組織干部職工走出農場,到省級以上示范點參觀考察、學習取經,現場感受示范建設新農村的優美田園畫卷。大家思想通了,‘要我干’就變成‘我要干’,場里工作好做多了。”
職工居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大家踴躍參加到美好場鎮建設中來。“看到地方一些美好鄉村建設得如此之好,大家提升居住條件、改善生活環境的熱情高漲了。”永成分場陳篤富場長說,2012年以來,分場職工居民自籌資金500多萬用于新建住宅和改善環境。
僅2014年,皖河農場就投入60多萬元進行環境整治并清除衛生死角;投資70多萬元對各規劃點和危改項目小區進行綠化美化,對“安九”公路與濱江北路交匯處300平米的三角垃圾宕進行填土、綠化和設置公路標志墻;投資80多萬元在場部濱江路安裝了207盞太陽能路燈。
“皖河農場這幾年變化太大了,路寬了、燈亮了,民風更淳了。往年我來這里收稻,交通不暢,江岸常年風大,稻子里不免吹進了沙子,當時一些同行不愿來。”浙江來的米商老秦說。
城市公交開進來
皖河農場距安慶市區不到
小方是1995年來場農業科工作的大學生,愛人在市區工作。他告訴我:“以前沒有直通公交車,回家很不方便,愛人常常勸我辭職回城里工作。我是學農業的,回城工作難以發揮長處。每當愛人提及此事,我總感到很糾結。現在公交真的通了,我要好好在皖河農場工作。” 像小方這樣來場就業的大學生有好幾十人,公交直通讓他們受益良多。
全民創業富起來
幸福生活離不開經濟基礎。皖河農場在加大美好場鎮建設的同時,把富民強場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來抓,做強勞務經濟,讓更多職工居民通過創業富起來。中國著名“面點師”之鄉——懷寧縣江鎮跟農場毗鄰,帶動全場約三成勞動人口到全國各地從事飲食業,主打包子、饅頭等傳統面食和特色飲食業,從業人員年均純收入不低于6萬元。農場鼓勵大家“走出去”和“帶回來”。濱江花園物業公司負責人劉小林原在廣東搞飲食,去年春回場從事物業管理,把廣東城市先進的物業管理經驗帶回農場服務職工,大大提升了居民滿意度。
而今“互聯網+”進入了皖河農場尋常百姓家。程從根原在場鎮開了一家復印店,看到交通便捷了,去年他又新開了快遞業務,增加不少進項。他向我透露:現在每月僅快遞一項,純收入將近3000元。職工紛紛在網上銷售瓜蔞子等名特優農產品,十分暢銷。
根據安慶市水運“十三五”規劃,港口作業區將向兩翼推進,其中一翼在皖河農場,重大工程項目將在場區落地。皖河農場抓住安慶“以港興市”戰略機遇,加強墾地合作,融入地方經濟,提出了“以港興場,做活水文章”的戰略舉措,目前已定位為商貿物流中心,催生了場區經濟發展新動力、新活力。
文明新風撲面來
如今,皖河農場社區為民服務大廳、圖書室、老年活動中心等一應俱全,文明新風撲面而來。職工居民不僅可以不出場就享受到知識熏陶,而且增進了干群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拉近了心靈距離,密切了干群關系,為重點工作推進贏得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每當夜幕降臨,場部華燈閃亮、流光溢彩。路燈下,散步的、唱黃梅戲的、跳廣場舞的職工群眾摩肩接踵。靜謐的場鎮充滿了無盡的歡樂、無限的美好,精彩地展示了皖河農場的新變化、新形象。(朱增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