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墾部署加強當前農業生產工作
發布日期:2016-02-23 瀏覽次數:2611
通知指出,墾區各農場小麥春季田管要“早著手”。根據苗情調查,全墾區三類苗比例占20%,主要是稻茬麥受上年11月低溫寡照陰雨和今年1月雨雪冰凍天氣的影響,造成葉齡偏低、個體偏弱、群體偏小。當前氣溫逐漸回升,要抓住有利時機,加強分類指導,開展早春田管,促進苗情轉化升級。一要清溝瀝水,降濕防漬。針對土壤濕度偏大的實際情況,及早清理田間“三溝”,確保排水暢通,降低地下水位,減輕漬害影響,保根防病抗早衰。二要因苗施肥,促苗轉化。受凍地塊和晚播弱苗要追施氮肥,促進小麥春季分蘗和次生根生長,提高分蘗成穗率,增加畝穗數。三要抓拔節期,施拔節肥。防止小麥分蘗兩極分化,促進小穗小花發育,增加穗粒數,力爭穗大粒多和改善品質。未施返青肥的,3月中下旬要趁雨追施拔節肥;已施返青肥的,可視苗情推遲到3月底至4月上旬追施拔節肥,確保后期不脫肥。四要適時防治病蟲草害。抓好小麥拔節前防治紋枯病的關鍵期和紅蜘蛛、蚜蟲、根部病害等侵染擴展的高峰期,根據病蟲草害發生情況,及時開展綜合防控。五要預防低溫冷害凍害。針對早春氣溫不穩、變幅較大、易遇“倒春寒”的情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嚴防寒流造成災害,通過澆灌保證墑情充足,減輕低溫造成損害。若遇凍害發生,及時開展苗情調查,發現葉片、幼穗受凍后,要及時追施速效氮肥或噴施葉面肥,促進小麥恢復生長。
通知強調,墾區各農場春耕備耕要“早安排”。堅持一手抓春季田管、一手抓春耕備耕,落實管理技術措施,提早做好物資準備,保障肥料、種子、農膜等農資充足供應;提早開展農機裝備檢修和保養,為職工開展農機作業服務。要充分利用節后農閑時機,圍繞春季田管和春耕備耕,有針對性地開展職工技術培訓,為農業綠色增效提供技術保障。
通知要求,墾區各農場“旱改水”要“早布局”。根據農墾工作報告要求,推進種植結構調整,提升農田畝均效益,沿淮有條件的農場要因地制宜,穩步擴大“旱改水”規模。要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周密計劃,完善技術措施,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同時扎實做好水稻機插秧等相關準備工作。(王景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