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墾從“地頭”到“舌尖”保障食品安全
發布日期:2015-07-31 瀏覽次數:2287
發展生態綠色 追溯質量安全
“今年上半年我們加工大米6200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近1200噸的產量,主要原因是由于受氣候影響,去年收購的部分原糧質量不合要求。為了保證產品質量,我們寧可減少產量和利潤”,安徽農墾倮倮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立國在效益和信譽之間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如果說張立國是為了自己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為之,那么,安徽農墾致力于食品質量安全則完全是緣于作為農業“國家隊”的一份責任。
安徽農墾從2008年開始在全國率先開展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在過去的8年間,墾區始終嚴格按照“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責任可追究”的要求建設質量追溯體系,到目前已有9家企業全面完成了追溯項目建設,建成了大米8萬畝、小麥良種10萬畝、茶葉1.3萬畝、酥梨1萬畝、草莓1400畝和年產苗雞250萬只、雞蛋2300噸的質量可追溯生產基地。通過加強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大大提升了墾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切實保障了從“地頭”到“舌尖”全程安全。
從消費者看不見的地方抓起
“可追溯體系建設著眼于農產品從農田到市場的全過程,其中最關鍵的是把好兩頭:生產者要做好詳實的生產檔案記錄,銷售者要強化市場準入”,皖墾茶業集團負責人說,“生產的過程就是質量形成的過程,就是實現各項質量指標的過程。我們能做好、也應該做好的就是從源頭開始抓好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
在實施追溯項目中,安徽農墾著眼于從消費者和市場看不見的環節抓起,通過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機械深施、生物防治等新技術,全墾區化肥利用率提高10%、施用量降低19%,等于每年向土地減少了1800噸的農藥化肥投入,極大地減少了對作物和產品的污染。
十字鋪茶場素有“亞洲第一大茶場”之稱,按照場里制定的《茶園生產標準化管理規程》,早在“八五”時期就成立了專業植保隊伍,茶園全部實行燈光誘蛾,安裝了誘娥粘板,全場2萬多畝茶園實行統防統治,成品茶農殘量檢測始終低于歐盟制定的茶葉農殘限量指標,還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十字鋪茶場被列為“全國茶園安全用藥示范場”和“全國無公害茶園示范基地”。
九連山茶場2009年開始實施質量追溯,目前全場茶園推廣茶園養雞,雞在茶園里捉蟲吃草又施肥,免藥省肥,生態效果明顯,雞賣錢、蛋賣錢,每畝減少成本投入近百元。
倮倮米業嚴格把控生產基地安全關,推行生產布局、物資供應、病蟲害防治、生產管理、收購標準“五統一”。追溯項目單位按照“生產有記錄”要求,加強生產檔案管理,設專人專柜儲存保管。產品生產各環節都設立了信息采集點,設計了各種表格記錄相關信息,有記錄人簽字,各采集點及時將真實、全面、規范的信息錄入系統,與生產檔案記錄一致。
從嚴標準,確保產品綠色可溯源
大壙圩農場黨委書記汪登松說:“通過追溯系統,向市場和廣大消費者承諾保證產品質量安全,是企業自信的表現,更體現一個產業的發展水準。同時也是雙刃劍,如果質量不過關,勢必帶來負面宣傳,所以要實現追溯項目增效,產品質量過硬是關鍵”。
2005年,農業部決定在農墾系統首推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大壙圩農場搶抓這一機遇,2008年在安徽農墾集團的組織下,同敬亭山茶場一道列為全國首批追溯項目建設單位,跟農業部農墾局簽訂了“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建設項目”合同。憑借規模經營、科技、機械化和組織化程度高等優勢,農場嚴格按照技術規程操作,農業生產標準化管理水平和質量安全生產水平持續提高,確保了追溯單元農業生產一致性。為確保追溯各項措施落實到位,農場還以制度建設為保證,規范管理,先后制定了倮倮大米《質量追溯工作制度》、《追溯信息系統運行制度》、《質量追溯設備使用、維護制度》、《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等,確保了各項追溯工作及時有效地落實到位。
科學的管理制度是規范企業生產的重要保障。安徽農墾以制度建設為抓手,指導各追溯項目單位加強生產各環節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如敬亭山茶場在茶園種植管理過程中,制定了茶園《投入品管理制度》、《生產檔案管理制度》、《鮮葉檢測制度》、《鮮葉準出制度》等相關制度并嚴格執行,全場茶園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各項目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健全和完善質量追溯相關制度并付諸實施,以制度為準繩規范日常生產管理工作。
碭山果園場通過應用多種技術措施和管理標準化,不僅節約了生產成本、減少了環境污染,而且大幅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畝均效益,2014年畝均減少物化投入百元以上,優質果率提高6個百分點,碭山酥梨售價比項目區外要高20%以上。
安徽農墾各項目單位按照農產品質量追溯建設要求,加強產品出廠檢測,同時委托農業部上海質量安全檢測監督檢驗中心每年對追溯項目產品進行抽檢,從2008年至今,抽檢結果均達到國家相關質量要求,未發生一起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從“讓我追溯”到“我要追溯”
為了切實增強企業職工和相關農戶的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幾年來安徽農墾各級先后舉辦各類相關培訓班近500期,受訓職工3.5萬人次,發放《高產栽培技術規程》、《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技術規程》、《農情》、《病蟲草害防治》等各類技術明白紙及資料170多萬份。質量可追溯真實地“追”來了人的素質提升。不少職工深有體會地說:“質量追溯,是督促生產者講信譽、負責任的好辦法。誰生產的產品誰負責,哪個環節出問題就由哪個環節負責,誰要亂來,就是給自己找麻煩嘛!”
碭山果園場八分場職工韓子芳夫妻嘗到了質量追溯的甜頭。他笑著說:“追溯標簽往包裝盒上一粘,一斤就能多賣一毛五,外銷出口的價更高一些,可要是出了問題,咱也跑不了。”
一位陳姓專營歐盟的經銷商說,碭山果園場“翡翠”牌碭山酥梨實行質量可追溯后,歐盟的要貨量大增,訂貨量逐年遞增。
質量可追溯如同倮倮大米特有的“身份證”,倮倮米業帶著它順利進入了江浙滬和安徽各大超市,成了消費者的“香餑餑”,連續在數屆安徽名優農產品綠色食品(上海)交易會上,都會有一位王姓中年女士專門租車前往購買倮倮大米,作為春節期間探親訪友的禮品,她說:“這些年的交易會我都來買,倮倮大米口感非常好,質量又能追溯,讓人放心”。
目前倮倮大米70%進了超市,為了進一步完善從農田到市場的追溯鏈條,最近,倮倮米業又投資在合肥、滁州、南京等大中城市的大超市、大賣場設置了倮倮大米質量追溯多媒體查詢終端。消費者可以通過觸摸屏,了解到更多的倮倮大米質量追溯相關信息,買袋米就能知道這袋米的“前世今生”,明白消費,心里自然會更加踏實。
隨著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的建立,安徽農墾不僅產品質量安全有了切實保障,增強了企業質量管理的自覺性,提高了農產品的誠信度,“倮倮”大米、“敬亭綠雪”茶葉在國家和地方食品衛生、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歷次抽查中,合格率均達100%,同時更有力地培育和樹立了產品品牌,卓有成效地延長了整個產業鏈,極大地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和企業經濟效益,安徽農墾目前已有“雁湖”牌面粉、“倮倮”牌大米、“青草湖”牌黃酒、“敬亭綠雪”牌茶葉、“翡翠”牌碭山酥梨、“益益”牌乳品等19個產品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3個、無公害農產品15個,安徽省名牌農產品13個,6家企業被農業部核準為“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通過追溯項目建設,增強了產品的“閃光點”,在各類展銷、評比會上備受矚目,在2012年第十屆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倮倮大米、敬亭綠雪茶葉同時榮獲“金獎”。9家農副產品生產企業獲得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全墾區綠色食品實現年銷售收入達5.8億元,其中翡翠酥梨、雁湖面粉、青草湖黃酒已成為安徽農墾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中國食品報2015年7月31日A8版,鮑廣云 石磊)
- 上一篇:安徽農墾創立農業服務股份公司
- 下一篇:安徽農墾博物館正加緊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