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三十年 相會在今朝 ——知青回訪潘村湖農場紀行
發布日期:2004-04-02 瀏覽次數:3170
2004年的春分時節,地處淮河之濱的安徽省潘村湖
農場呈現一派美麗的田園春光景象,桃紅柳綠,麥
苗青青,金黃的油菜花點綴在無垠的田野上。在總
場通往分場的大道上,幾輛簇新的旅行車正沐浴著
細細的春雨徐徐前行, 130多名曾在這里生活和工
作過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 在30年后再次回到
留下青春記憶的農場,重訪當年作為 “兵團戰
士”走過的營區曬場,探望一起生活工作的戰友師
長。 +
安徽農墾是1969年9月整體改編為生產建設兵團的,
兵團期間接收了來自上海、合肥、蚌埠等大中城市
數以萬計的下放知青。參加這次回訪潘村湖農場活
動的就是1974年進場的一批,其中以蚌埠知青為
主,還有上海、合肥、阜陽、淮南的知青代表。時
隔30年,當年意氣風發的姑娘小伙都已年近半百,
但是一進農場地界,看見魂牽夢縈幾十年的村莊田
園,大家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還沒
有到達當年的知青點,就有幾人帶頭唱起了流行一
時的知青歌曲和“樣板戲”片段。+
“一連,一連到了。”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大伙打
開車窗向前方望去,只見由一座座青磚紅瓦房屋和
幾座樓房組成的村莊掩映在綠樹叢中。這就是潘村
湖農場一分場,當年的兵團二師七團一連。近了,
更近了,莊前的場院上已經聚集了許多得到消息前
來迎接的人們。“噼里啪啦……”,清脆的爆竹聲
響起來了,旅行車同時摁響了悠長的汽笛。我們回
來了,我的連隊;我們回來了,我的第二故鄉;我
們回來了,我的父老鄉親。知青們的眼睛濕潤了,
幾名當年“鐵姑娘班”的知青已經淚流滿面。+
車門打開了,“小高”,“老排長”,“闖子”,
“師傅”,兩股人流匯合在一起,人們互相打著招
呼,有的握手擁抱,互相問候;有的執手相望,熱
淚盈眶。一名女知青拉著一位婦女的雙手,問到:
“大姐,還記得我嗎?” “你不是小鈴子嗎?記
得,記得,我們都惦記著你們這群學生呢。”在分
場會議室里,大家喝著久違的農場井水,暢談30年
來的變遷,回憶在農場生活和工作的日子。窗外春
雨瀟瀟,乍暖還寒,室內歡聲笑語,春意盎然。
+
“走,到我們的宿舍看看去。”不知誰一聲提議,
大家又冒著蒙蒙春雨,找尋當年住過的房屋。分場
領導笑著說,老房子都翻建了,下一步我們還要整
體搬遷到場部住樓房呢。原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
和農場領導班子的積極爭取下,作為淮河流域安徽
省境內最后一個蓄滯洪區,潘村湖農場移民建鎮項
目已經于2003年3月正式啟動,圩區7 個分場將在未
來幾年內全部搬遷到場部高地,徹底擺脫水患的困
擾,同時建成以農場場部為中心的小城鎮。看著眼
前一排排整潔寬敞的房屋和一溜溜擺放整齊的大型
農用機械,老知青們感慨萬千。是啊,農場變了,
鄉親們富足了,農場的明天一定更美好。在一片楊
樹林邊,大家興奮地回憶起那年臨近春節的時候,
眼看就要放假了,連長和指導員率領他們這群知青
冒雪栽種“扎根林”的往事。同行的老職工說,
“扎根林”早已成材,為農場建設做貢獻了,這里
面可有你們的一份功勞啊。人們又爆發出一片笑
聲。午餐時間到了,分頭奔赴各個知青點的人們會
聚在場部招待所,一邊用餐,一邊交流著各自的觀
感。端起裝滿自家釀造的原漿酒的酒杯,前來看望
老知青的現任總場領導深情地說,30年前,你們正
是風華正茂的年齡,從城市來到農場,為農墾事業
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農場人永遠不會忘記知青朋友
們,歡迎大家常回第二故鄉看看,更歡迎知青朋友
通過各種途徑來農場投資合作,共同營建農場的明
天。知青代表也表達了為農場建設竭盡所能的心
愿。+
分別的時候到了,相見時難別亦難,大家依依不
舍,三三兩兩合影留念。無聲的春雨不知什么時候
已經停了,幾朵白云飄蕩在湛藍的天空中,微風拂
面,濃郁的田園氣息沁人心脾。載著客人的旅行車
就要開走了,車上車下的人們揮動著雙手,互道珍
重,相約下一個春天再見。
作者單位:安徽省潘村湖農場通聯:安徽省明光市
潘村湖農場電話:0550-8051144 郵編:23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