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立體農業 實現稻鴨雙贏-----“雙棲式”能人斯登柱創業小記
發布日期:2004-04-23 瀏覽次數:2276
斯登柱是個“不安份”的人,曾經養過肉牛,包過 魚塘,效益不佳。1995年,他瞅準當地湖灘水草資 源,做起了養鴨戶。小試牛刀,當年就賺了6000 元,勁頭越干越足,逐漸擴大鴨,實行春秋兩季交 替養鴨,在實踐中練就了靈敏的市場嗅覺,他意識 到環保農業成時尚,無公害肉禽產品銷路好。于 是,他從2001年開始承包稻田,初衷是種稻養鴨, 提供飼料。去年,農場引進了日本技術“稻鴨共 生”試驗,對斯登柱進行了重點扶持,解決了部 分資金在技術上全程服務,取得稻鴨雙贏。
今年2月正值防治禽流感的高峰期,膽大心細的斯登 柱投資3萬元,一下子引進了8000多只鴨苗,數量比 往年多,品質比往年好,抗病得力較強。而且鴨苗 品種也較多,做到市場需求什么,就養什么品種。 由于防疫技術到位,而且采用了紅外線取暖設備和 大棚恒溫育鴨等措施,鴨群成活率達90%%以上,明顯 好于往年。同時,他承包的稻田面積增至170畝,進 一步優化品種,引進優質糯稻和雜交稻,擴大稻鴨 共生基地規模。預計全年養鴨2萬多只,
產值可達30萬元,年純收入12萬元左右。小能人斯 登柱決定大干一番。
+ 王 洪
安慶市西郊皖河農場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