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在线字幕免费观看电视剧网,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pacopacomama熟女,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

碭山果園場:建場一甲子 綠色果業興

碭山果園場:建場一甲子 綠色果業興

發布日期:2015-11-26 瀏覽次數:2901

安徽農墾碭山果園場地處皖豫蘇魯四省接壤地帶,19551124正式建場,至今已歷整整一個甲子全場東西長14公里,南北寬3.6公里,最窄處1.2公里這里原是黃河故道,荒沙滿目,動植物稀少,土壤系黃河沉積土,質地疏松,旱時大風刮起、沙天蔽日、淹沒農田,當時有民謠:面缸一層沙,莊稼被打瞎,走路難睜眼,張口沙打牙;春風繞道鳥不下,墻倒屋塌人搬家,道盡風沙對當地人民的危害。通過60年的環境治理,貧瘠土地已成良田沃土,大片荒沙變為果海綠洲。

建場之初,碭山果園場作為安徽省勞改農場,落實懲辦與寬大相結合、勞動改造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政策,堅持改造第一、生產第二的原則,一大批罪犯在這里悔過自新、改惡從善,在改造罪犯的同時也改造了沙荒,在不茅之地建起了果園。整體劃入農墾系統之后,經過多年建設,如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黃河故道荒沙上建起了安徽領先、全國聞名、享譽全球的綠色水果企業。

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初始時期,碭山果園場提出一面建場,一面生產,以果為主,多種經營的建場方針,改造沙荒,建立果園,開展以短養長,以苗養園生產活動,創造了當年育苗、當年出圃的快速育苗法,1959年部分果樹開始結果,當年結果面積達8001964年將土地分成158個林眼,栽植梨、蘋果、葡萄等近200個品種40多萬株幼果樹建成了萬畝標準化果園70年代進入豐產期,1983年水果產量達1585萬公斤,90年代通過高接換優淘汰劣質老品種、改栽優質新品種,主攻碭山酥梨,蘋果和葡萄面積大大壓縮。十五以來又發展了黃桃、油桃、日韓梨等名特優新品種,碭山酥梨則致力打造翡翠品牌、實現優化升級,全場建成89個職工果園大棚和120畝連棟大棚,主要栽植杏、葡萄和櫻桃,近幾年每個大棚年畝均效益達2萬余元。與此同時,建設了果園旱能灌、澇能排的水利系統每個林眼打機井2口,實現了耕作、植保的農機化作業。翡翠酥梨堅持綠色生態生產標準,自1992年以來一直保有綠色食品稱號,1996翡翠牌商標經國家工商局注冊,連獲國家級、省級名牌農產品稱號,1998年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華名果2005年,該場被農業部批準為全國100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農場,并于近日上榜中國綠色食品榮譽企業1964年碭山酥梨開始出口,現以出口外銷為主,2000年取得中國進出口企業資格證書,授予自營出口權,當年出口300萬公斤,并保持了年均20%的增速,出口到港澳、東南亞和歐盟各國,其中,對意大利、泰國等國實行直接出口貿易,享譽海內外。

主導產業日漸勃興。建場初期,碭山果園場探索嘗試多種經營,相繼成立了副業隊、面粉加工廠、建筑公司、供銷公司和葡萄酒廠。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工商業改制后方興未艾,修理廠、裁縫部、基建隊、澡堂、理發店、預制廠、汽車隊、面粉廠、磚窯廠等個體私營工商業不斷發展壯大、走向繁榮,自由貿易十分活躍,到2015年,場區企業發展到51家。為了做強做大做優主導產業,2010年創辦了皖墾果業有限公司,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現擁有21000噸、2000噸氣調庫和105畝葡萄、30畝櫻桃連棟設施大棚,建成120畝標準化酥梨園,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了統一化經營、目標化管理和標準化生產,同時,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塑造名牌形象,拓展市場空間,農業產業化發展日漸勃興、邁向新階段。

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碭山果園場長期堅持植樹造林、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1960年,在果園四周建成了龐大防風林網,2000年以來定植楊樹110萬株。2009年開始利用國家保障房政策建設民生工程,建成翡翠花園東園、西園3個居民小區,基本實現了全場職工集中居住,廉租房、危房改造和職工集資累計建設成套住宅1100多套,建筑面積11萬多平方米,現今超過90%的職工家庭搬進新房,水電路、下水道、場區綠化等基礎配套設施也日臻完善,同時加強環境工程建設,場部建成了2000平方米休閑廣場,職工居民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十五以來,修建場區主干道40公里,鋪裝柏油路面、平整寬闊;分場通行道路輔設砂石路面,形成了場區相連的交通網絡,2條省道過境并同濟祁高速相連,交通出行十分便捷,改善了職工宜居條件,提升了職工幸福指數。

場鎮形象上檔升級。碭山果園場場部緊靠單碭公路和濟祁高速,南距碭山縣城12公里,北距山東單縣城40公里,擁有學校、醫院、派出所、糧站、電影院等10多家公共服務單位,1994年建成郵電大樓、科研大樓各1座,商業門面房32間,場部小城鎮初見雛形。1998年新編制了場部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統一開發建設,推動新城鎮化建設,十五十一五期間,職工在場鎮興建商業門面房188間,截至目前,場鎮面積達420畝、職工商業門面房近400 間、個體私營商戶110 余戶。2009年以場縣合作、場鎮共建為平臺,以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為目標,與碭山縣簽定了場縣合作協議,2010年聯合出臺了場鎮共建意見,雙方成立了管委會,有力地推動了場縣共建區的發展與建設,現已建成碭山縣玄廟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與此同時,以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為目標發展社會事業,職工教育水平逐年提高,每年至少舉辦三期新型職工培訓,年均參訓達400余人次;職工居民子女在2007年移交碭山縣的全日制中小學上學;場部醫院先后建成了門診樓、住院樓,被確定為縣新農合定點醫院城鎮醫療保險定點醫院,職工醫療水平得到保障。場黨委倍加關懷困難職工家庭,經常化地開展送溫暖活動,并幫助特困職工群眾享受到當地政府低保政策;高度重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公共安全管理,多年來未發生刑事案件和安全責任事故,全場干部職工共同打造了平安和諧的新農場。

發展方式根本轉變。碭山果園場在隸屬安徽省勞改局、安徽生產建設兵團時期,實行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1975兵團撤銷后劃入安徽農墾,初期實行果品自產自銷,1985年以來不斷加大農業經營管理體制改革的力度,興辦五統五分的職工家庭農場到推行農業兩田制改革,現今職工都配置了身份田,承包果園實行生產、生活、社保三費全部自理;招標田按市場機制運作,果園租賃市場化,實行先交后種,確立了職工家庭農場的市場主體地位,擴大了職工的自主經營權,基本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的現代農業經營管理體制,推動了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當前,全場正在深化農業改革,推進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著力發揮在區域現代農業發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60年歷程,60年變遷。而今的碭山果園場在綠色發展中已實現華麗轉身,成為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綜合經營體制的省屬國有現代農業企業,成為皖西北果海綠洲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關注安徽農墾官方微信平臺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