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墾系統三大措施促秋種
發布日期:2003-11-06 瀏覽次數:2364
今年我省農墾沿淮農場普遍遭遇了嚴重的內澇災 害,重災絕收面積達70%%,全系統直接經濟損失2.7 億元。面對災情,農墾系統采取了勞務輸出、以副 補秋、以工補農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災害帶 來的損失。同時我省農墾系統立足于“今秋損失明 夏補”,高質量進行秋種工作。一是因地制宜,優 化品種布局,要求各農場結合本地區氣候特點,圍 繞種子和優質商品糧生產,強化統一供種措施,突 出高產優質的主栽品種,同時為了保證家庭農場秋 種農資供應,各受災場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正陽關 農場出面擔保從銀行貸款,給受災職工每畝地以40 元的墊資,壽西湖農場通過當地信用社為職工爭取 和辦理小額信貸150多萬元,確保了秋種工作順利進 行;二是依靠科技,狠抓措施落實。全系統注重推 廣使用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農場各級干部和農技 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監督桿節還田、精細整 地、打鼠道和做好小麥抗旱、化除、施肥、防病治 蟲等重要技術措施的落實,龍亢和夾溝農場豆、稻 茬桿節還田達到了百分之百。三是強化管理,確保 豐產豐收。從秋種開始,就對明年午季生產的各主 要環節做到有計劃有安排,實行全程控制,確保各 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力爭全系統小麥平均單產超 過400公斤、油菜平均單產超過150公斤。(鮑廣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