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一體化”盡顯皖墾現代農業風采
發布日期:2016-04-08 瀏覽次數:2695

初春的皖北大地乍暖還寒。
度過冷冬,小麥正舒緩地起身,返青、分蘗、拔節、向上……
龍亢農場職工張洪凱,早早地來到他承租的1600麥田,望著農服公司的幾臺大型噴灌機械來回噴施肥料,臉上是滿滿的自信。誰也想不到這個44歲,個頭不高,初中畢業,略顯清瘦的張洪凱,除了在農場內種植1600畝土地,去年秋種結束又果敢地流轉承包了場外的懷遠縣荊芡鄉1500畝土地,種植規模一下子翻了一倍,成為當地屈指可數的種植大戶。
“去年午季小麥畝均產量480公斤,秋季水稻
“掙錢多,沒壓力。知道我為什么膽子大、腰桿硬、底氣足了吧?”張洪凱顯得舒心、愜意。
同樣得益于另一個安全優質高效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經營體系平臺建設的皖墾農產品公司,“十二五”期間營收2830萬元,連續三年超額完成集團公司下達的經濟指標,2015年農產品經營銷售凈利潤達250萬元。
依托“兩個一體化”平臺建設,安徽農墾現代農業邁出了鏗鏘步伐,墾區綜合實力和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十二五”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倍增”,2015年利潤總額是“十一五”末的2.5倍,職均收入30167元,是“十一五”末的1.75倍。
轉型跨越:農服航母正啟航
為了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安徽農墾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從“十二五”開始,著力建設以農機、農資、農藝、農產品營銷等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產前產中產后全程一體化服務體系和推進以安全優質高效農產品為主的產供銷一體化經營體系“兩個一體化”平臺,以此帶動墾區農業由生產經營型向經營服務型轉變。
2013年龍亢農場率先成立了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以農場的20多家專業合作社為補充帶動、以其他專業服務組織為拓展輻射的具有龍亢特色的核心層、緊密層、松散層“三層式”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截止2015年10月,龍亢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共計開展農機作業、農資供應、農技服務等20萬畝次,其中全程覆蓋服務4萬畝。在做好農機等服務同時,農服公司還積極向金融等行業拓展業務,2015年開展全程農業商業保險3400余畝,有效規避了自然災害風險,同時還新建日處理400噸烘干線和3萬噸糧庫,保障了農戶糧食安全。
安徽農墾淮南、大壙圩、正陽關、華陽河等條件較好的農場也先后以國有資產股份制運營的模式,組建了混合所有制經營性服務公司。經過幾年的探索,各農場的農服經營全面實現了盈利。
在此基礎上,2015年初,安徽農墾集團積極整合系統內農服資源,發起創立了安徽農墾占比45%的安徽省農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成為國內第一家以農墾為主導、以農服為主營的省級現代農業服務商。
安徽農服公司創立伊始便制訂了一套完整的規避3個風險(自然風險、經營責任風險、農業市場風險)、做好3項服務(資金服務、技術服務、烘干倉儲服務)、建立1支隊伍(社會化服務經紀人隊伍)的“331”服務模式和服務標準、盈利模式,同時與各農場農服公司資源共享,聯手協作,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
到目前全省已有500余名農業經營大戶與公司簽訂了服務協議,2016年農服公司的核心訂單服務面積已達50萬畝,輻射面積將達100萬畝。
優質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同時使墾區現代農業引領示范作用更加凸顯,優質高產栽培、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標準化種養、全程機械化、高效節水灌溉等一大批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在農墾內外普遍得到了推廣應用,農業科技對墾區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2.1%。
“隨著農服公司組建,這幾年我們農場先后流轉了周邊農村因勞力缺乏而棄種和低效種植的土地2萬畝,既較好地發揮了國有農場的優勢,擴大了耕種面積,也給地方政府解決了農民土地撂荒的難題”龍亢農場黨委書記繆向陽高興地說。
綠色生態:農墾元素產供銷
“一流的產品、二流的包裝、三流的銷售”——這是過去人們對農墾產品和銷售的形象戲說。
為了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進入“十二五”,安徽農墾首先明確了市場導向、綠色發展的理念。2012年11月注冊成立了“安徽省農墾農產品有限公司”, 資產總額5533萬元。擁有5個控股子公司,下轄基地——加工廠——倉儲——銷售平臺,建設了淮南農場800畝蘑菇和1000畝葡萄生產基地、方邱湖農場280個溫室大棚600畝蔬菜基地和正陽關農場600畝果蔬基地,在省會合肥開設了四個大型農墾產品商超,同時以皖墾農產品公司為經營龍頭和經營紐帶,以墾區各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干,以農場為依托,加強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推進以安全優質高效農產品為主的產、供、銷一體化經營體系建設。經過三年的努力,徹底改變了高效農業生產弱、小、微、散的經營局面。
白米山農場位于明光市老嘉山南麓,老嘉山為大別山余脈。農場在此擁有十萬畝山林。近年來,農場依托森林資源,發展林下散養土雞逐步形成氣候,但農場遠離城市,交通信息不暢,隨著養殖規模擴大,每天數千枚的雞蛋出路問題開始讓養殖戶們頭疼了。就在這時,農墾農產品公司拋出了橄欖枝,讓白米山的土雞蛋在進入合肥的農墾四家門店銷售同時,幫助線上線下全面營銷,一下子解決了問題。
有了平臺的支撐,白米山農場2014年又建設了20幢
幾年來,安徽農墾農產品公司努力建設電商營銷體系,已實現全部產品線上銷售和線上線下差異化產品運營,同時不斷創新互聯網營銷模式,通過農業眾籌、預售、聚土地等多種創新的互聯網營銷模式,開通旅游觀光、土地租賃、農產品銷售等網上服務,實現農產品按訂單生產,有效降低了農產品銷售風險。
綠色、生態,是安徽農墾推進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體系建設中一直強調的主題。圍繞這個主色調,全系統建成了10多個省部級各類現代農業示范區和示范場,實現了大米、面粉、草莓、雞蛋、茶葉、酥梨、小麥良種等主要農產品的質量追溯。種子、糧食加工、茶葉、黃酒等一批產業化企業分別躋身于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行列。高效農業成為墾區現代農業新亮點和職工增收新途徑,2015年墾區綠色高效種植業面積達10萬余畝,為銷售源源不斷地提供綠色農產品。
全墾區目前已有20多個產品通過了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11個產品分別被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安徽名牌農產品和安徽名牌產品;2個品牌榮獲安徽省著名商標稱號。培育了一系列知名品牌,涉及種子、糧食加工、茶葉、酒、養殖、乳品等和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
發展需要平臺,大發展需要大平臺。據了解,安徽農墾將進一步發揮業已建設的兩個一體化平臺的作用,到“十三五”末營業收入力爭達到50億元,年均增長11.2%;利潤總額3.5億元,年均增長6.5%。(安徽省委《江淮》雜志2016年第3期,鮑廣云、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