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墾將“豐收在望”搶到手
發布日期:2016-06-13 瀏覽次數:2781
由省總工會主辦、省農墾集團承辦的小麥機收技能競賽在這里舉行,12支來自全省農墾不同農場的小麥搶收隊,圍繞提高作業效率,降低小麥損耗率等多項標準,正在展開一場激烈的農機技能大比武。 6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依次轟鳴前行收割,吹響了農墾今夏不利天氣條件下的“搶收保種”的沖鋒號。
安徽農墾今年小麥午收面積有37萬畝,針對5月下旬至6月上旬頻繁出現的降雨,墾區扎實推進“搶收保種”工作,確保夏糧顆粒歸倉,麥種合格入庫。沿淮農場小麥種植面積24.3萬畝,全部為小麥良種,每年向社會提供良種近
為力保生產的種子合格入庫,省農墾集團農場廣大職工抓住晴好天氣的間隙,突擊搶收;各農場負責人靠前指揮,組織落實好收割機械與烘干、倉儲等設施,確保小麥“搶收保種”工作忙而不亂,加快小麥搶收入庫進度。
華陽河農場今年小麥種植面積8.5萬畝,農場管理人員24小時輪班堅守,協調調度機械,50多個小時內收獲7.9萬畝小麥,完成了92.4%的午收任務,并同步進行了秸稈全量粉碎還田。在此期間,農場投入收獲機械1543臺次、單日機械投入量687臺次,發放 “秸稈禁燒倡議書”1000余份。
“今年午收形勢嚴峻,我們農場成立了搶收指揮部,針對不同地塊、不同品種,制訂了不同的應急預案,同時調集了30臺大型收割機,科學安排好曬場、烘干線。 ”已連續多日奔走在田間地頭的淮南農場場長朱為榮介紹說。自
“農場的農機裝備水平高,確保了收獲質量和收獲的標準化。 ”壽西湖農場黨委書記王國福說,壽西湖農場的小麥良種生產從收獲到烘干、加工,全部實現了生產不落地,全程百分之百機械化,確保了種子質量。由于實行良種良法配套,落實了一系列標準化的種植管理技術,小麥的整體收成、品質有了保障。趁著雨水間歇,這兩天,安徽農墾各農場已投入大型聯合收獲機械、拖拉機等農機具4949臺套,全力搶收。(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