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河農場農業產業化經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發布日期:2003-09-25 瀏覽次數:2621
一、皖河農場農業產業化經營存在的問題
⒈ 有主導產業,缺乏龍頭企業。產、供、銷脫節。 主導產業的確立和完善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基礎。 皖河農場擁有耕地5.5萬畝,其中水稻2萬畝,棉花 1.8萬畝,是省沿江農墾典型的糧棉主產區之一。 1998年以來,農場以基地為龍頭,以優良品種為依托, 大力推進種子產業化,先后建立“兩優培九”、“太 糊糯”優良水稻示范區和“皖雜40”、“優質雜交 抗蟲棉”等棉花良種繁育基地,糧棉作物的單產和 品質得到大幅度提高。具備了產業優勢,卻沒有形 成龍頭企業,導致產、供、銷脫節。農場原有軋花 廠、米廠等農產品加工企業,由于長期受計劃體制 束縛,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近兩年農場對工商 企業進行改制,原軋花廠被場外企業租賃經營。原 米廠改制后也被個人租賃經營。米廠現有設備老 化,日產大米僅30噸,規模較小,生產能力較弱, 與家庭“小米廠”相似。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 缺乏有機聯系,種子由農技部門提供,生產由農場 及分場組織,銷售則由農戶與廠家直接聯系。龍頭 企業舞不起來,產業化經營未能形成氣候。
⒉ 有養殖業優勢,缺乏組織優勢,種、養、加“錯 位”。農場三面環水,湖灘資源豐富,水面1.89萬 畝,草地2940畝,發展養殖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 勢。近兩年,農場職工中不少人自發養雞、養鴨、 養牛、養豬,2002年末,全場養雞13萬只,養鴨28 萬只,養牛1200頭,養豬3.2萬頭。但是養殖業組織 化程度不高,以“自繁自養”為主,本地沒有加工 廠家,畜牧產品無法就地轉化,養鴨、養雞往往形 成“青年”雞(鴨)就銷外地。由于種畜(禽)和 銷售都在外地,運輸成本較高,業主收入較低。養 殖業處在粗放式階段,缺乏集約化、組織化。農場 雖然成立了養殖協會,但協會沒有進入實質性運 作,“小戶散養”現在仍然普遍存在,因為沒有畜 禽產品加工業,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⒊ 有產品商標,缺乏拳頭產品,深度加工開發不 夠。農場在近兩年的農產品開發中實施了“品牌牽 動”戰略,一是扶持下崗職工發展民營企業皖河鮮 奶廠,注冊了“皖河”牌鮮奶產品商標;二是在米 廠開發了小包裝香米(以糯、粳米為主),注冊了 “金潭河”大米商標。目前,“皖河”鮮奶已在安 慶城、郊占據一席之地;“金潭河”大米也相繼銷 往銅陵及江、浙一帶,但是由于起步較晚,加上主 客觀方面的因素,特別是龍頭企業規模小、檔次 低,牽動力弱,在加工檔次上,以農產品的初加工 和粗加工為主,深度開發不夠,加工企業沒有與基 地和農工結成利益共同體,原料供應不足,導致企 業生產不足,效益下降。如鮮奶加工廠存欄奶牛50 頭,日產鮮奶僅400公斤,每日銷量2400瓶,面臨的 突出問題奶源嚴重不足,主要原因還是資金匱乏, 難以擴大再生產。米廠的主要問題原糧供應不足, 水稻基地與企業不配套,農戶與企業之間沒有建立 合作經濟機制。
二、皖河農場發展產業化的對策
⒈ 培育龍頭企業,實行民營化操作,構建“公司
農戶”利益共同體。龍頭企業外連市場,內聯基地 和農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點。加快農場產業 經營必須樹立“工業立場”的指導思想,工業化程 度越高,農場產業化程度越高。但興辦工業或做大 企業,應當遵循客觀經濟規律,要按照現代企業制 度的要求來進行培育和構建,積極采取轉讓國有資 產權益,吸收法人投資,內部職工持股,引進場外 資金等方式,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對場辦中小企 業,盡力做到國有資本退出,實行民營化操作,必 要時,可打破區域界限,吸引外地同行企業進行資 產重組,或以名牌為核心進行聯合,產生集聚效應 和品牌效應,對皖河農場米廠,可探索與普濟圩農 場金邁集團聯營合作,或由金邁集團收購兼并,打 出“金邁”品牌,共拓一方市場,為解決皖河農場 鮮奶廠奶源不足問題,一方面可發動家庭農場辦奶 牛場,讓職工個體養奶牛,向鮮奶廠提供奶源,形 成“公司+農戶”的共同體,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力 度,吸引場外、省外客商來場投資,擴大生產規 模。目前浙江客商對皖河鮮奶廠有投資意向,應抓 緊磋商,達成合作。
⒉ 加快農業體制改革,壯大土地經營規模,完善服 務體系。加快和完善農業機制改革是農場農業產業 化經營的重要基礎。當前皖河農場正在全面推行新 一輪土地承包改革,重點是“先交錢,后種田”, 實行“兩田制”,即“承包田”和“招標田”,鼓 勵種田能手承租大面積耕地,這樣做有利于形成 “其少數人種多數田”,“大農場套小農場”新格 局,有利于形成土地經營竟爭體制,有利于農場合 理利用土地資源,有利于品種結構調整,這項改革 也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帶來有利條件。農戶可以擴大 生產規模,投入專業化生產,如專業種植香粳、香 糯等適銷對路品種,為龍頭企業提供充足原糧;從 土地上轉移出來的農戶可以到小城鎮興辦工業,或 從事養殖業或棄農從商。有利于形成市場帶企業, 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經營體系。
農場要進一步加強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提高農 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提升農產品品質,同時,要鼓 勵職工辦企業,搞銷售,培育農產品經紀人隊伍, 從而增強農業及相關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加 快農業產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