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亢農場致家庭農場的一封信
發布日期:2003-10-10 瀏覽次數:2513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又一個豐收的季節即將來臨。
今夏,我們雖然遭受了歷史罕見的自然災害——前期的 洪澇災害、 中期的高溫酷暑、后期的陰雨低溫,但由 于上下共同努力,狠抓田間管理,使得各種在地作物的 產量損失降到了最低。預計今年秋季仍有一個好收成。
在分享豐收喜悅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近年 來,我們午、秋兩季作物產量出現徘徊不前的局面,稍 遇災害,還呈下降的趨勢;究其原因,除了自然因素、 科學種田水平差異外還有一個最主要因素就是土壤肥力 下降。農業生產的目的就是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要獲 取較高的經濟效益必須培肥地力。由于我場土壤屬砂礓 黑土,本身有機質含量低,易旱易澇。在二十世紀七十 年代中后期,我場實行大面積種植綠肥,使得土壤有機 質含量提高,達到2.0%,產量逐年增加。進入九十年 代中后期,農業生產復種指數提高,長期使用化肥,出 現糧食產量徘徊不前,甚至呈下降趨勢。這說明土壤保 肥、供肥能力下降。
為達到持續高產和增收的目的,必須對土壤進行改良, 提高肥力。秸稈還田是改良和培肥土壤的有效途徑,是 糧食產量再上新臺階的關鍵。位于宿縣附近的夾溝農 場,自然條件與我場基本相似,同屬砂礓黑土,上世紀 八十年代的產量低于我場,近十年來,該場一直堅持秸 稈還田,小麥單產突破千斤;該場職工對秸稈還田的認 識已由初始的“你要我做”變成了現在的積極主動地去 實施。今年初我場八屆三次職代會把“秸稈還田”作為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正式提成,并獲得了職代會的通 過;最近總公司又專門發文要求沿淮農場把秋季秸稈還 田作為一項重大的農事活動來抓,這進一步說明秸稈還 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項重大農技措施的落實需要多方面配合和協調,需要 我們付出很多的精力,也可能在買施過程中遇到許多矛 盾。這就需要我們進步提高認識,上下同心,把這項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農技措施抓好。我們應充分 認識到,秸稈還田不僅是農場的事,更是我們廣大種植 戶自己的事,因為擁有肥沃的三萬畝土地是我們的共同 希望。如果你是一個剛接手承包土地的青年人,想要持 久地從地里淘金,就必須要養地;如果你是一個人到中 年的土地承包者,上養老、下養小,還要養活自己,就 須先要養地;如果你是一個即將退休的老職工,要想今 后養老無憂,也必須要養地。唯有把地養肥,我們的生 活才能無憂。如何把地養肥,最佳途徑就是秸稈還田。
為把今年的秸稈還田工作做好,場除制定一系列的秸稈 還田政策和措施外、,還號召全體家庭農場做到:
一、各農機戶應盡早把收割機的秸稈粉碎裝置修好裝 好,原不帶粉碎裝置的收割機,在收割時也要把未粉碎 的秸稈拋撒開。
二、各無機戶在尋求收割機收割時,優先考慮使用帶粉 碎裝置或能進行粉碎的收割機。
三、嚴禁接草車下地,堅決杜絕以任何形式把豆秸運出 田外。
四、家庭農場在黃豆收獲后,要即時進行整地掩埋,不 能及時掩埋的自己要看管好。
“人心齊,泰山移”,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 力,秸稈還田工作一定會保質保量地完成,年后,我們 的各種作物產量必將在現在的基礎上再上一個新臺階。
衷心感謝您對我們的工作支持。
二○○三年九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