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河黃湖大堤上的一塊“護坡石”
發布日期:2016-08-02 瀏覽次數:3036

——華陽河農場一場場長賈常華掃描
今年入汛以來,風雨雷電中、烈日炎炎下,在安徽農墾華陽河農場一場
拔掉針頭走上堤壩
6月中旬華陽河農場開始入汛,華陽河一場于19日成立防汛指揮部,賈常華擔任指揮長。這是一道命令,更是一肩重擔。可就在這時,賈常華的痔瘡老毛病犯了,他趕緊到醫院打點滴,躺著吊水,可堤壩上的風聲、雨聲仿佛就在耳邊響著,賈常華怎么也躺不住了,他一把拽掉針頭,急急忙忙從家里帶了一套迷彩服、一雙球鞋、一大包治療痔瘡、降血壓等藥品,來不及跟家人叮囑幾句,就一頭扎到了堤壩上,他知道接下來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防汛抗洪硬戰要打。
賈常華有著多年豐富的防汛抗洪經驗,他心里明白此時最該做什么?防汛抗洪搶險,巡堤查險除險是關鍵,可這要靠人,人員組織是首位,一場總共只有17名管理人員,賈常華進行合理調配,把他們安排到合適的位置、起到關鍵的作用。早在汛期之前,他就深入大堤的每一處、每一段詳細了解,實地勘察,哪里可能是風口浪尖,哪里可能是薄弱堤段,哪里可能出現問題,他都了如指掌,他確定一場防汛搶險方案,得到了總場的認可,防汛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
吃藥不管用,賈常華不得不再次到醫院打吊瓶,可每次都是不等藥吊完,他就風急火燎地趕回堤壩,仿佛堤壩就是他的生命。
一場有耕地近2萬畝,一方面要守護湖堤,一方面還有這2萬畝在地作物要排澇救災。
指揮若定出色完成任務
在賈常華心中,還有一件事比贏得一次“會戰”更加重要,那就是職工群眾的安危。7月初,他主動向上級領導要求,挑起一場人員安全轉移重任。“做人的工作”有時可能比“做堤壩的工作”更加復雜、更加困難,特別是汛情相對穩定后,對于老弱病殘住戶的返遷問題,該如何執行再轉移工作,一直是他最掛心的事。于是,從大堤下來后,走訪安置這些重點人群就成了他又一個新“前線”。制定人員安全撤退預案,安排專人值守并實行居民區域網絡式應急管理模式,搭建了60頂臨時安置帳篷。針對特殊人群,親自上門入戶做二次轉移工作。90歲高齡的離休干部開躍才,重病在身的退休職工朱宏福,身患殘疾、84歲的吳杏花,智障患者夏立勇、王震,行動不便、88歲的方伯文等,都是他親自帶領工作人員一家一戶上門做思想工作,并妥善安排轉移至安全區域。
“就是倒也要倒在堤壩上”
“老賈啊,你可不能倒下了。”華陽河農場黨委書記王洪有一次在巡查時對身旁不停咳嗽的賈常華這樣說。連續高強度的抗洪工作把賈常華的身體拉到了危險的邊緣,隨身攜帶的藥物已經沒辦法控制住他不堪重負的心臟。那天他終于連飯都吃不下了,胸悶、咳嗽、眼眶發黑,眾人把他駕到衛生所,接連4瓶鹽水下去,當妻子聞訊趕緊帶著藥品和食品趕來時,他已又讓人陪他走上了湖堤。
40多個日夜,賈常華始終身先士卒,用自己的模范行為鼓舞和帶領一場的干部職工與洪水頑強拼搏,構筑起一道沖不垮的堤防!(程來寶 趙俊鶴)
- 上一篇:龍亢農場:糧庫收儲小麥超萬噸
- 下一篇:安徽農墾集團:行蓄洪區國家如何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