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發布日期:2003-08-12 瀏覽次數:3357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戶家庭承包經營 為基礎,科技服務為手段,依靠龍頭企業及各種中介組 織的帶動,將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聯結為完 整的產業系統,實行種養加、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 營,形成系統內部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和利益互補機 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推動了我國 農業向市場化、專業化和現代化轉變的關鍵;是繁榮農 村經濟,致富億萬農民的基石。產業化龍頭企業是產業 化經營的三大要素之一,其經濟實力強弱、牽動力大小 和管理規范化程度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產業化經營的規 模和效益。
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作用
1、龍頭企業是連接農民與市場的紐帶。農業千家萬戶 的粗放型生產經營無法實現與市場對接,農戶盲目生 產,加之銷售渠道不完善,從而造成市場中農產品買 難、賣難現象交替出現。龍頭企業能夠做到以市場為導 向并憑借自身市場、信息、技術、管理、素質等方面優 勢,引導或組織農民生產,其在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起 到了聯動引導的樞紐作用。龍頭企業的介入恰恰為農戶 與市場之間架起了一座連接的橋梁,使農民生產經營有 指導、生產過程有服務、產品銷售有渠道、銷售價格有 保護,增強了生產預見性,較好地解決了產銷脫節問 題,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市場創造了條件。
2、龍頭企業是農產品轉化增值的源泉。傳統農業落 后、低效的根本癥結在于,人為地割斷了農業從生產到 加工、運銷環節構成的完整的產業體系,農民只是從事 單一的農業生產,不能分享農產品在加工、流通環節增 值的利潤。以農副產品加工銷售為主的龍頭企業的出 現,突破了傳統農業的界限,拓寬了大農業的廣闊領 域,將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相互銜接起來,形 成產加銷一體化的新型經營機制,使農業產業鏈得以延 伸,農副產品價值得以提高,農民收入得以增加。
3、龍頭企業是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的載體。在市 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和集約化是提高農 業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條重 要途徑。龍頭企業充分發揮上連市場,下接農戶的牽動 作用,通過資金扶持、供銷服務、科技滲透、信息引導 等手段,把分散于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納入企業化的生 產經營體系,大大提高了農民組織化、集約化生產程 度,有助于形成圍繞龍頭企業的專業化生產基地和區域 化布局的主導產業,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積聚效應。
4、龍頭企業是促進科技與生產對接的推進劑。在實現 科技與生產相對接,提高農業科技水平的過程中,龍頭 企業能夠發揮出重要的作用。農業要發展,必須依靠科 技進步。龍頭企業,由于它上連市場、下連農戶,對技 術信息和推廣的現狀比較了解。同時為了提高企業的競 爭力,增加效益,它又十分注重新品種、新技術在產 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推廣和運用。加之企業本身 又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能夠為科技推廣提供必要的支 持。這三個因素就決定了在當前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龍 頭企業的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實現科技與生產相對接的 過程中,能夠發揮出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1、龍頭企業規模小、檔次低、牽動力弱
從目前發展看,現有龍頭企業大大小小、林林總總近3 萬個,但真正有實力、有牽動力的還不是很多,在規模 上,以中小型為主,高大強企業嚴重不足。
由于龍頭企業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其帶動力和輻射力就 較弱。很多地區種養業的特色優勢和規模優勢缺乏強有 力的龍頭企業的帶動和支撐,得不到延伸和增值,始終 難以形成真正具有競爭優勢的支柱產業。
2、地區發展不平衡,產業分布不合理
一是地區發展平衡。從總體上水平看,全國大多數地區 處于發展階段,雖然也涌現了一大批的龍頭企業發展的 成功范例和閃光點,但分布面較窄,帶動區域較小。二 是產業分布不合理。由于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大 市場沒有發育成型,各地農村農副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的 建設大多呈現出封閉、小型、分散、重復的特征,且傳 統農業結構特征仍較突出,其它各業發展步伐明顯落 后。
3、企業與農戶利益關系難協調
“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分配機制是農業產業化 的核心所在。龍頭企業必須和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聯 利聯心,方能風雨同舟,興衰與共,才能持久保持農業 產業化旺盛的生命力,所以要特別處理好龍頭企業與農 戶的利益關系。
4、競爭無序,產權不明,管理薄弱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龍頭”企業項目多是按行政 地區建立的,征得建設較為普遍,在有限的市場需求情 況下,“龍頭”企業為搶占市場,紛紛運用價格等手 段,高價收購或低價賣出,受利益驅動的影響,企業與 農戶很難建立穩定的合同購銷關系,企業之間搶占市 場、爭原料,形成惡性競爭。在企業內部,還有一些 “龍頭”企業政企不分,法人地位不夠明晰,不利于企 業獨立開展經營活動,影響到企業潛力的有效發揮和管 理工作的進一步規范。
三、解放思想,務求實效,加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 培育與扶持力度
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的“牛鼻子”,針對農業產業化 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當務之急是加大扶持力度,加 快發展步伐。為此,應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政策措施:
1、廣開渠道,大力發展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建設必須 從農民要求最迫切、利益最直接的地方切入,把流通、 服務型龍頭企業作為農業產業化的啟動點,大力發展各 種類型、各種經濟成份的運銷企業和中介服務組織,特 別是農民自愿組織、加入的專業協會、合作組織等。這 些形式源于農民、服務于農民,在引導農民進入市場、 實現商品交換等方面易于操作,與農民利益最貼近。更 重要的是,它是將農民自愿組織起來進入大市場的最佳 選擇,應成為今后農業產業化的一個重要形式,不斷完 善和發展。但從長遠看,簡單的“生產+流通”的形式 增值潛力有限,只有加工上去了,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寬 了農產品的市場需求,推動農業生產的專業化、集約 化、現代化;才能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實現多次轉 化增值,使農業分離工商業的利潤。
結合成功的經驗和當前的實際,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各 方應形成合力,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多管齊下 扶持一批。結合市場需求和當地資源優勢,對基礎好、 有發展潛力的龍頭企業扶持其改造擴張,上檔次、上規 模。二是鄉鎮企業個私企業轉一批。抓住結構調整的機 會,結合當地資源優勢,組織和扶持鄉鎮企業個私企業 將發展重心向農業開發和產加銷一體化方向轉軌。三是 城鎮工商企業引一批。結合城市企業改革和工商集團的 發展,鼓勵和引導一批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城市加工業 向農村轉移、擴散,把觸角延伸到農村,建立自己的商 品生產基地,帶動農民一起闖市場、奔小康。四是因地 制宜建一批。在有一定工業基礎、農產品生產和銷量集 中的地方,興建一些加工型龍頭企業。有條件的地方還 應加大引進外資的力度,發展合資、獨資企業。
2、扶優扶強,培育一批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大企 業、大集團。由人多地少的國情所決定,我國農副產品 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和發 展,關鍵取決于形成一批技術水平高、覆蓋面大、競爭 力強的名牌產品。必須立足市場,集中力量,對那些市 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的高科技、外向型、有特色、深 加工的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一方面在資金、技術、 稅收、自營出口等方面給予必要的傾斜和扶持,為他們 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另一方面,更要運用現代市 場經濟管理方式,從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利益機制等 方面進行深化改革,運用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建立一 系列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進行動態考核管理。引導企 業瞄準國內外先進水平,在市場開拓、技術創新、體制 創新、機制創新和實施品牌戰略上狠下功夫,向高起 點、大規模、外向型、實力強的龍頭企業和集團奮進。 發展龍頭企業,不僅要著力建設“頂天立地”的大企 業、大集團,也要注重發展“鋪天蓋地”、符合現階段 生產力水平、農民信賴的合作社、協會等中介組織。
3、平等互利,建立龍頭企業與廣大農戶的利益共同 體。
正確處理好龍頭企業與農戶的關系,是農業產業化中的 一個難題,也是建立一體化農業產業化體系的關鍵所 在。企業與農戶的關系,說到底是一個利益分配機制問 題。從各地的實踐和經驗看,要建立三個有效機制,一 是建立利益分享機制,真正實現利益共享,農戶與企連 體又連心;二是建立風險補償機制,產業化組織要建立 風險基金,以補償市場波造成的農戶減收和企業虧損; 三是建立法律保障機制,主要是規范合同的簽定,保證 合同的執行。處理企業與農戶的關系有三種形式可以選 擇:(1)通過企業與農戶簽訂供銷、服務合同,建立 契約關系。(2)農民以土地等生產資料入股直接進入 龍頭企業,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建立利益共同 體。(3)將農民通過專業協會等形式組織起來,農戶 通過專業協會、中介組織走向市場和其他經濟發生經濟 關系。
4、強化科技,全面提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運行質 量。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動 力。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經營方式,要求把產前、產 中、產后作為整體化發展,這需要科技進步來保證。要 依靠科技,高起點、高水平發展產業化,把良種、良 法、加工、包裝、運貯、營銷等一整套系列化的新品 種、新技術、新成果,按照產業配套推廣到產前、產 中、產后的每一個經營環節。要依托科技力量,內研外 引開發新品種,提高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實 力。要改革傳統的農業技術管理和推廣辦法,變過去的 單項推廣為綜合配套服務。對科技人員的組織管理,由 部門系統管理為主逐步向產業管理過渡,根據主導產業 不同環節的技術要求,把具有不同特長的科技人員分別 組織到各個產業體系中去;對各類民辦科研機構,通過 組建貿工農、農科教一體化集團,吸納到農業產業化體 系中去;對企業勞動者培訓,也要按系列化、產業化的 要求,調整培訓方式和內容。要把龍頭企業科技水平的 提高作為重點來抓,把精干的科技力量充實到龍頭企 業,引進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主要用于裝備龍頭企業,以 龍頭企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帶動主導產業科技水平的提 高,從而帶動整個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
5、統籌協調,為龍頭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農業產業化和龍頭企業發展過程中,各級政府應充分 發揮積極引導、組織、協調作用,要把龍頭企業的培育 和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農業由大變強的戰 略措施抓緊抓好。
一是加大投入。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的首要環節,也 是啟動資金需求量最大的環節,必須作為產業化投入的 重中之重,集中財力予以傾斜。
二是政策扶持。在龍頭企業發展中,尤其需要政府在稅 費政策予以優惠扶植。
三是強化服務。各級政府要狠抓宏觀調控職能的轉變工 作,走政府支持企業、企業適應市場、市場決定生產的 路子。各級政府要強化自己的服務職能,而不能包攬諸 多的企業行為。
作者:安徽省益益乳業公司董事長 吳明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