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在线字幕免费观看电视剧网,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pacopacomama熟女,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

龍亢農場:農業物聯網如何“接地氣”

龍亢農場:農業物聯網如何“接地氣”

發布日期:2016-09-05 瀏覽次數:3813

智慧農業讓科學種田變簡單

在位于懷遠縣的安徽農墾集團龍亢農場,記者看到一排排四五米高的白色柱子支起黑色高清攝像頭沿著田埂縱橫排列,對核心區進行實時監測。作為農業部確定的大田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區,該農場與中科院智能研究所合作,在3000畝示范區土地上初步建成了由遠程視頻監控、大田數據采集、農機作業監管、我的農場莊稼醫院網上供銷社6大物聯網應用系統。

除了可以指導農民減施肥料、精準施肥,物聯網還解決了規模經營的管理難題。龍亢農場副場長楊永華介紹,不少農場主曾感嘆農機手操作質量難以控制,播種施肥中經常出現漏播重播問題,現在給機械裝上GPS軌跡定位就可解決這一難題。農場還可以利用物聯網及早監測、預測一些病蟲害,如果發現不認識的雜草,還可以通過莊稼醫院與專家進行互動。

2012年被列入國家物聯網試驗區后,目前我省300多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開展了農業物聯網建設應用,物聯網技術主要應用在農作物四情大田監測、農業精細化種植管理、畜禽和水產養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方面。

昂貴成本制約先進技術落地

農業物聯網技術給傳統農業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仿佛美好前景近在眼前。但采訪中,記者發現,一個字讓普通農戶大呼用不起,阻礙了智慧農業真正落地生根。

一臺主要設備就要上百萬元。楊永華認為,建設維護成本高、對人才需求高,是制約物聯網技術推廣的主要原因。楊永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龍亢農場現有的物聯網設備為例,一年的維護成本近百萬元。像日光溫室實現全自動化,設備定期的保養、維護、檢測全部需要費用。機房必須配備恒溫控制系統,在天氣溫度超過35℃,機房就要停止工作。觀測的數據是一個小時一張圖,都儲存在數據庫中。今年截至目前僅流量通信費用就花去20多萬元。

除此之外,由于地塊生產條件不同、生產作物不同,農業急需既懂農業又懂軟件設計的高端人才,又要聘請一批學歷在本科以上的管理使用人才,還要建立一支能夠修理設備的維護隊伍。必須要一定的薪資水平,才能引來鳳凰楊永華說。

同時,農業規模化程度不夠及農業科技的相對落后,都阻礙了智慧農業的落地。安徽朗坤物聯網公司董事長徐珍玉認為,只有當種植面積達到適度規模,才適宜應用物聯網技術,然而當前農業規模化不足,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成本問題。而國內農業物聯網技術水平及設備相對落后,也是智慧農業設備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原因。相信未來隨著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以及國內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再加上應用范圍的擴大,設備成本的價格也會逐步降下來,慢慢就可以惠及廣大農民。

安徽喜洋洋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宜坤直言,物聯網大田應用條件尚不成熟,精細化農業對小環境要求高,有相對獨立的環境,且產品附加值高,屬于高投入高產出,比如一個花卉育種大棚,一年就能收回成本。而大田種植環境相對敞開,環境因素復雜,而且成本投入大,產出低,很難收回成本。他建議目前的物聯網技術應主要針對設施農業、水產養殖、畜牧業等精細化農業進行推廣,等待成本降低后,再逐步向大田過渡。

降低成本為物聯網推廣鋪路

在龍亢農場的帶動下,懷遠縣徐圩鄉、龍亢鎮等地也出現了流轉大戶自發建設物聯網。隨著土壤問題加劇,人們對糧食品質要求的提高,科學種田迫在眉睫,物聯網使用前景仍然廣闊。楊永華認為,物聯網落地,還需大力倡導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鼓勵更多流轉大戶科學種田、技術種田。另一方面,楊永華一直期待著物聯網進口設備能夠國產化,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物聯網的建造使用成本。

我們希望盡快培養一批能夠適應智慧農業的新型農人,從而解決物聯網推廣中的人才難題。徐珍玉表示。(安徽日報20169509版,記者豐靜、范克龍)

關注安徽農墾官方微信平臺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