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過后,讓農田盡快恢復綠色
發布日期:2016-08-02 瀏覽次數:2852
——來自安徽農墾農業抗洪一線的報道
人在堤在,安徽農墾全力抗洪減災,努力恢復農業生產。
入夏以來,一場接一場的強降雨導致長江水位居高不下,安徽農墾部分農場積水外排困難,農業生產受損嚴重。
截至7月中旬,全系統農作物受災面積21.5萬畝,成災16.9萬畝,絕收16.3萬畝,農業基礎設施損毀嚴重,直接經濟損失達4.4億元,近2萬人被迫轉移撤離。隨著800里皖江超警告急,安徽農墾華陽河農場、皖河農場、敬亭山茶場青草湖分場守衛的內湖堤防全線超保證水位。
風口浪尖黨旗飄揚
安徽農墾華陽河農場位于安慶市宿松縣境內,是墾區耕地規模最大的農場。四面環水,防汛壓力巨大。
位于宣城境內的皖墾茶業集團所屬敬亭山茶場青草湖分場遭受了滅頂之災,全場近萬畝經過三次補種的作物化為泡影。以共產黨員為主體的電站工作人員吃住在電站,日夜堅守、排水除澇;黨員搶險突擊隊在加強堤壩、圩堤值班巡邏,排查處置汛情隱患的同時,對漫水以及有內澇危險的住戶逐戶動員,及時安全轉移安置3200名群眾,并以黨小組為單位分戶安撫受災職工,讓受災職工大災之中有房住、有飯吃、有水喝、有醫看。
抗洪保田“土專家”上陣
在華陽河五場中管區湖堤上,經常能見到一位皮膚黝黑、走路一瘸一拐的巡堤查險人員,在泥濘的壩腳不停的來回巡查。他就是被大家譽為抗洪一線“土專家”的五分場共產黨員周艷林。
周艷林今年57歲,有著30多年的湖堤防汛經驗。
憑著豐富的經驗和對地勢地貌及水情的了解,滲水、管涌、滑坡等險情都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每天,他隔半小時就在責任堤段上走一遍,一天下來要走40多里,腳底磨得都是血泡,他把崴腳、踩蛇、絆跤當作“小插曲”,汗水浸濕了衣背,渴了喝口礦泉水,餓了吃口干糧。上堤半個月竟然一次家沒回過,他說:“在家睡不著,還是守在湖堤上更踏實。”
恢復生產時不我待
在安徽農墾遭受重創的三家農場,在充滿危險的防汛一線,除了挺身向前的黨員和干部,還有自發參與的職工群眾。
47歲的二場職工郭玉春,從管區主任那里得知場里要組織人員去一場防汛搶險,老郭來不及和家人打招呼就站到了隊伍中,第二天又早早地來到集結地點,他們當中有的放下需要照顧的子女,有的放下正在營業的飯店,有的放下家中需要照看的病弱老人,無怨無悔也無所求地奔赴搶險一線,堤壩上從早上7點一直奮戰到晚上6點,湖水泡爛了腳,胳膊曬塌了皮,腿上被蚊蟲叮出了包,沒有一個人叫苦喊屈。
女職工們也不甘落后,在華陽河二場,120多名女職工自發組成起來,和男同志一樣投身到了到防汛抗洪戰斗中,她們有的清除湖堤雜草,有的協助男同志灌包、碼包,絲毫不讓須眉。
華陽河農場在